从天安门广场到韩凤英所在的小山村——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不过130公里。然而,韩凤英还是2008年因体检才进了一次城。她说,“哪有时间舍得进城,得给两位老人送饭哩!”她嘴里的老人是一对孤残兄弟。韩凤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伺候照顾了他们近10年。乡亲们都说,韩凤英是个好人,她待老人比亲闺女还亲!
“放心吧,我肯定把他们照顾好!”
十月,是北京最美的时节。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大山深处。枫叶漫山遍野,层林尽染。走到山路的尽头,便是上虎叫村。韩凤英就生活在这里,门前堆着金灿灿的苞谷,院里种着绿盈盈的青菜,墙上挂着红彤彤的辣椒,一看就是个会过日子的勤快人。
今年64岁的韩凤英,有着40年的党龄。见了记者,朴实的她一脸扭捏:“我也没做啥,都是该做的。”
上虎叫村有一对亲兄弟,一个叫贾二水,一个叫贾三水。兄弟俩先天聋哑,都没结过婚,仅有几个侄辈亲戚,也常年没有往来,兄弟二人相依为命。2003年,一直照顾哥哥的贾三水眼睛也看不见了。从此,又聋又哑又盲的残疾兄弟,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兄弟二人在村里没有一个亲人,两位七旬老人的生计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村支部书记张有德找到了55岁的韩凤英。
“行!放心吧,我肯定把他们照顾好!”韩凤英想也没想就一口应承下来。
两位老人虽然耳聋、眼盲、口哑,没法交流,但心里透亮。韩凤英刚开始照顾他们的时候,两位老人处处防着她。三水有一块手表,每天东掖西藏,生怕被韩凤英拿走,后来送给了侄子。二水身上揣着的5块钱,也摸出来给了侄女。他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人,每天给他们送饭,烧炕,洗衣服,擦澡,打扫屋子,却什么都不贪图!
韩凤英没有生气。她说:“想必是咱做得不好,人家不相信咱。”
两位老人住在半山腰的小屋里。小屋里半间炕,一口灶,没有后窗,四壁透风,冬天冷夏天湿。为了让老人冬天不冷夏天不潮,韩凤英就想了个土法——烧炕。每天上午9点,下午4点,给老人送饭烧炕。每次走前,她都把炕下的火完全扑灭。
冬天,韩凤英用塑料布把窗子钉严实,挂上棉门帘;夏天,再把塑料布取下来,每天开窗透气。韩凤英还做了两个厚厚的棉座垫,天气好的时候搀着老人出来晒太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韩凤英只要摸摸老人的手,拍拍肩,就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懂得对方的心!
“每天我吃什么,他们吃什么!”
伺候好老人,吃饱吃好是头等大事。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大年初一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到八月十五的月饼,韩凤英从没落过。
“他们不爱吃买的馒头。”韩凤英说。有时到了农忙季节,腾不出手,免不了买些现成的馒头。可是吃上两天,老人就会用手捏捏馒头,边摇头边摆手。他们爱吃鸡蛋,韩凤英会在面条里打两个荷包蛋。
两位老人听不见,看不见,也说不出,得了病也没办法表达,可这难不倒细心的韩凤英。“每天给他们收拾大小便,我就知道他们是不是病了。”韩凤英自信地说。“从他们小便的颜色和大便的稀稠,就能看出他们是不是上火,肠胃好不好,肚子不舒服了,就给他们煮米粥;上火了,就弄点儿绿豆汤。”
“时间一长,他们就懂得我的意思了!”韩凤英高兴地说。刚开始,有个头疼脑热或吃饭不香,韩凤英给老人弄药,他们不是扔了就是故意打翻水杯,嫌药苦不吃。现在他们生病了,韩凤英只要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手,老人就会乖乖地吃药。头发长了,摸摸他们的下巴,再扒拉扒拉头发,他们就把头伸到炕沿儿外,等着韩凤英给剃头发、刮胡子。
“每天我吃什么他们吃什么。”韩凤英说。村民王怀宗告诉记者:“韩凤英从来没说过她如何对老人好,可她对老人的好我们全村人都看到了。”
就这样,寒来暑往,韩凤英坚持了3600多个日日夜夜。如今,两位老人一个87岁,一个82岁,身子骨依然硬朗健康。
“把心放中间,问心无愧就行了!”
上虎叫村位于延庆县城东北29公里的山里边,至今还不通公交车。
从韩凤英家到老人山坡上的小屋,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过一片树木,下坡是土路,再爬上一个六七十度的陡坡。这里原来没有路,10年间,韩凤英来回走了近15000多公里,硬是踩出了一条路。来回两公里,每天两趟,风雨无阻,没让老人饿过一次肚子。如今,韩凤英也是一位老人了。
在去小屋的山路上,韩凤英一路小跑,记者气喘吁吁地跟着。韩凤英说:“我不怕下雨,雨天泥多,但能看清路。我最怕下雪,山里雪大,深一脚浅一脚,每次到家都是一身汗,走在雪里,只怕踩空了,提心吊胆的。”3年前,村里将这条山道铺上了水泥。
韩凤英是一个乐观的人。村支书张有德说,10年来,无论遇上什么困难,她从来没向村委会张过口,伸过手,诉过苦。起初,村里人不理解她。有人风言风语,还不是图兄弟俩的低保钱?对这些闲话儿,韩凤英就当没听见。她只有一个心思,“把心放中间,问心无愧就行了!”
最初韩凤英的儿女也不太理解母亲,可看到她这么多年的坚持,也逐渐接受了这两位特殊的老人。有一次韩凤英给三水剪脚趾甲,又干又硬,就在她剪不动为难的时候,大儿子说:“妈,我来吧!”普通的一句话,说出了儿子对妈妈的理解和疼爱。一次二儿子留她在家吃饭,偏赶上下大雪,韩凤英一边吃着饭,一边不时朝窗外看。儿子知道妈妈放心不下两位老人,冒着大雪开车将她送回了村里。本来半小时的路程,他们硬是走了三个多小时。
2008年,韩凤英的老伴突发脑溢血过世。孩子们心疼她说:“我们别揽这活儿了,跟村里说一声,让别人干吧!”韩凤英就宽慰他们:“我每天来来回回地跑,正好减肥锻炼了。再说了,你爸走了,我一个人在家,不给他们送饭多闷啊!”
韩凤英说:“谁都有老的时候。两个残疾老人无依无靠,日子过得辛苦,我看了心里难受。其实,我也就是帮个忙,让两位老人快快乐乐地走完一生。”(本报记者 张景华 杜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