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消失近80年的北京天桥将复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05版)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张景华)消失了近80年的北京天桥,将于明年复建。日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透露,将以“印记”方式标示老天桥的遗址原位,并在原址南侧复建石拱桥和石碑等天桥建筑物,同时复建的天桥将成为整个天桥演艺区的开端。

        天桥地区是北京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和见证地。为了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今年5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在其网站上公示了天桥复建的四套方案,分别是“文化印记”、“原址建造”、“就近建造”及“文化印记结合就近建造”。公示期为一个月,市民可以投票并提出建议。公示显示,四套方案各有优劣,但关键是要处理好尊重中轴线文脉和尽量减轻交通压力的关系。

        据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称,“文化印记结合就近建造”方案得到的投票最多,这和专家的意见非常一致。该方案不但遵循了中轴线的序列关系,而且在不破坏现有文物的同时,减轻天桥复建对交通产生的影响。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复建后的天桥已不在遗址原位。

        据了解,天桥原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中轴线与河流交汇处建起的一座壮观的单孔高拱桥,于清雍正年间正式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天桥被改建成矮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天桥的桥身被修平,仅留两旁石栏杆。1934年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拓宽,石栏杆全被拆除,天桥不复存在。

        据了解,今年2月,为再现明、清北京老城的“凸”字形结构,北京市拟复建6处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即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