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龙,扎根雪域高原14年,从大学毕业直至去世,绝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县乡基层一线,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干部”。
今年7月,李江龙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为给加查县安绕镇惹米村设计粮油加工作坊图纸,在去山南地区的山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38岁。李江龙一生践行“老西藏精神”,把青春和热血都播洒在他挚爱的雪域高原。
“我来自农村,到基层工作,对我而言就像回家”
李江龙出生在四川泸县一个偏远农村家庭,自幼家贫,父亲在他上高中时因病去世。冲着免学费、还有生活补助的优惠政策,1994年,他以相当不错的分数考取了西藏农牧学院,从此便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临毕业时,李江龙主动请缨,要求到偏远、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我要向孔繁森学习,扎根高原。”组织上最终把他分配到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山南地区。
从1998年开始,李江龙历任山南地区桑日县雪巴乡科员、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桑日县委办公室主任科员、桑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错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江龙曾经工作过的错那县,是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的高寒边境县。刚到县里报到两天,他便带着工作人员到偏远的库局乡调研,谁知突遇百年不遇的雪灾,道路、通讯中断,他和同事被困了22天。其间,他临时挂帅组织乡村干部群众抗灾自救,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我来自农村,到基层工作,对我而言就像回家!”在桑日县曾和李江龙共事多年的同事程建春告诉记者,李江龙曾经这样对他说。程建春说,李江龙喜欢下乡,喜欢和基层老百姓在一起。他还利用忙碌的工作间隙,主动学习藏语,并达到能同藏族群众进行简单沟通的程度。
“只有扑下身子,把心贴近群众,才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2011年7月,李江龙因工作表现突出,调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长。同年10月,西藏启动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李江龙主动提出第一批驻村,担任地委宣传部驻加查县安绕镇惹米村工作队队长。
对此,李江龙身边一些同志不理解,对李江龙说,你一直在基层工作,这次驻村一年时间,村里条件艰苦,你完全可以不去。但是李江龙说:“共产党的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把心贴近群众,才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从到惹米村的那一天起,李江龙又甩开了“泥腿子”,出入在每家每户。白天天刚亮,他就拉着村干部搞入户走访,每天都顶着星星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整理调研报告,思考解决群众困难的办法,规划惹米村发展前景。树下、农舍、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李江龙和队员们的身影。“先分出轻重缓急,逐一解决。”李江龙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研究探讨解决惹米村存在的问题。老乡长格桑次仁提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做法不行,应该统盘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听格桑次仁这么一说,李江龙眼睛一亮:“对头,我们以推进党建示范村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商量定了,说干就干。驻村工作队每周都与村领导召开协调会,将工作细化,明确每周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同时,李江龙带领驻村工作队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细化,制定完善了《村党支部工作制度》、《村党支部职责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13项规章制度,还制定了《创建“五好”党支部工作方案》、《党员五带头标准》等,对问题实行挂号销号制度。全村46名党员公开承诺60多件实事,工作队自身也承诺了4件实事,张贴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这一系列措施,使惹米村村民看到了希望。曾经懒散、不思进取的阿旺次仁说:“这样的干部才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我相信跟着他们干,全村的面貌一定会改变。”
“为了百姓我感觉总有使不完的劲”
2011年9月,巴桑卓嘎考上了大学,但是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母亲群宗又有心脏病,学费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心事缠绕,群宗整日愁眉苦脸。
了解到这一情况,李江龙跑到群宗家,拉着群宗的手,安抚道:“阿佳(大姐)请放心,这件事交给我了。”李江龙跑到县教育局,反映情况,争取教育局的支持,还亲自帮巴桑卓嘎准备所需材料。
“阿佳,把巴桑卓嘎的电话号码给我,再给我一个银行卡号。”从教育局回来,李江龙就来到群宗家,要了巴桑卓嘎的电话号码,并为巴桑卓嘎争取到第一学期学费3000元。
惹米村水渠年久失修,过去村民吃水要去山上背。李江龙从10万元的驻村资金中挤出4.5万元,并向上级争取了20万元,组织大伙儿疏通水渠4公里多,终于把自来水铺到了家家户户。
惹米村村主任扎西说,为了帮助村民改善条件、增收致富,工作队驻村9个多月来,李江龙带领工作队为村里争取了短期育肥基地、粮油加工作坊、人畜饮水工程、108亩核桃林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多万元,是惹米村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看着李江龙驻村工作十分辛劳,同在山南地区工作的爱人付丽君曾劝他不要如此拼命,而李江龙说:“为了惹米村的百姓,我感觉有使不完的劲!”
付丽君告诉记者,儿子李辽原今年8岁了,8年里父子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由于工作忙碌,儿子先后被寄养在外婆家、伯父家,甚至网友家,陕西、四川、湖北、福建……四处漂泊。
今年2月,李江龙孩子进藏,工作队的同事都劝他回家看看孩子,但是他却说:“百姓的事情最要紧,我要先把工作忙完再说。”
为了推动粮油加工作坊项目早日动工,李江龙费尽心思。为节省两万元的设计费,他找到地区设计院的同学,利用私人感情、没花一分钱就做出了全套施工图纸。
7月18日,李江龙为了赶在粮油加工作坊20日动工之前对施工图作最后的修改,在回山南地区的山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李江龙走了,他带着当地百姓对他的无限敬爱离开了。然而对于妻儿,留下的只有遗憾和愧疚。
李江龙去世后,付丽君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身上除了1000多元现金外,工资卡上只有80多元钱;另外一张用于还房贷的银行卡上,还欠着最后一个月3000多元的房贷。付丽君更不知道,李江龙还瞒着她在惹米村资助着一名贫困大学生……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短评
忠诚大爱铸丰碑
在藏民族的发祥地西藏山南地区,连日来,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各族群众的心间回荡,这个名字就是——李江龙。
作为山南地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江龙在短短的9个多月的时间里,俯下身、扎下根,充分发挥出一名驻村干部的作用。为了让惹米村的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让群众进一步体会到党的关怀,李江龙履职尽责,倾心为民,走村入户察民情搞调研,钻研农村工作业务,教育群众知党恩跟党走,融入村民密切干群关系,始终奔波在落实惠民项目的路上,带领惹米村百姓治穷致富,传递党的声音……并最终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的一言一行,不仅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风范,更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党、为人民的崇高情怀。
李江龙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担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期间,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分管的各项事务有条有理。先后多次荣获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李江龙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了情系人民、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在担任山南地委宣传部驻加查县安绕镇惹米村工作队队长期间,李江龙心系群众、注重团结、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他在驻村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发挥自己喜欢唱藏歌的特长,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他关心群众疾苦,坚持指导不包办、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积极帮助建强基层组织,重视法律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开辟致富门路,深化感党恩教育,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李江龙讲实干、重实绩,体现了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创佳绩的进取精神。惹米村虽小,只有698名群众,但驻村9个月来,李江龙却为群众争取了建设短期育肥基地、粮油加工作坊、人畜饮水工程、108亩核桃林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李江龙为了群众牺牲个人利益,不辞辛劳、殚精竭虑,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
我们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的高尚情操,学习他热爱人民、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