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学快毕业时,老师告诉我,海南有一个刚刚成立的自然保护区叫鹦歌岭,急需专业人才,问我想不想去?我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先和鹦歌岭管理站取得了联系,认真研读鹦歌岭发给我的材料,从中了解到,500平方公里的鹦歌岭是海南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保护区,那里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至今仍有100多平方公里区域,没有人类的足迹。鹦歌岭是海南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海南陆地保护区的中心枢纽和海南岛的生态核心,她的森林与地形地貌影响着全岛的气候。保护鹦歌岭的热带雨林,就是保护海南的生态,保护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我感到加入鹦歌岭保护区,致力于保护海南的青山绿水,是一项能够发挥自己所学并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于是,我下定决心来到了美丽的海南。
刚到鹦歌岭一个多月,我就开始负责保护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工作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入手。其他年轻人也面临和我同样的困境。站领导知道后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专门开了一个讨论会,经过激烈的讨论,领导决定实行双向选择,我们各自挑选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会上还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从急到缓排了序,并一一提出解决方案,这一下子激发了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有了使不完的劲。
到鹦歌岭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埋设界碑界桩,形象地说就是在保护区周边拉起一条警戒线。具体做法是打桩,安放界碑。桩是水泥做的,一百二十斤重一个,界碑更重。我们与护林员一起扛着进山,汗流浃背、肩膀流血。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 50多块界碑。创业之初,经费紧张,那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吃小月饼,小食品店里做的那种,很便宜,才5毛钱一个,和着溪水吞下,吃两个,管一顿。
护林,说白了,就是管人。道理很简单,热带雨林不会自毁,但会遭到人为破坏。鹦歌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将近2万村民,其潜在的破坏力可想而知。
看着周边的村民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日子,我们非常难过;但是看到村民大片砍伐雨林种山兰、种香蕉,作为一个环境保护者,我们痛心疾首。我们深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好海南的热带雨林就是保护我们子孙后代的“金饭碗”,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色银行,就是保护海南人民的健康和美好的幸福家园。
几年来,我们联合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在周边社区广泛开展可持续农业示范活动,引入稻鸭共育和林下立体种植,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毁林少了,猎枪交了,他们从保护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成为自觉保护森林的一份子。
团队力量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来到鹦 歌岭的第三年,我因为长期加班左眼基本看不见了。经过联系,北京同仁医院多次打来电话,催我赶快去做角膜移植手术,但此时我正承担鹦歌岭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如果中断调查工作,将会严重影响数字化保护区建设进程,而且还会拖累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后腿,没办法,到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事一拖再拖。直到2009年6月外业调查工作完成后,领导同事们拿着一张去北京的机票催我去医院,我才赶到北京做了手术,但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做完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我的眼睛还处在危险期,时常红肿。我不顾医生的建议,只在北京呆了7天,就赶回鹦歌岭继续投入工作。由于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的左眼到现在也没能恢复到正常视力。
当我说完这些,可能不会再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远离父母、告别爱人、挥手朋友来到鹦歌岭了。鹦歌岭是一个大熔炉,我们在这里经受历练,发挥自己所学、所想和所能,不断地努力、改变并提升自己,为海南的生态保护事业尽绵薄之力,这是我们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坚持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