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前往游仙经济开发区调研拆迁群众安置情况。
游仙区是国家科技城绵阳市的主城区之一。1993年建区时,第一产业占比70%以上。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工业强区”。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工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有建设,就有拆迁。我认为,拆迁群众担心的主要是就业、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在开发建设中提出了“民生优先”的原则,让群众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去年我区13个亿的财政支出中,90%都用在了民生事业上。
这次我首先来到经济开发区南区拆迁安置小区。小区位于小枧沟场镇黄金地段,旁边就是学校,首期1100套住房即将交付使用。小区楼间距宽、采光好、样式新,等绿化做起来,会让城里人羡慕不已。
小枧沟镇党委书记邓安告诉我们,经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安置小区设计了7种户型,拆迁农户每户几乎都能有用于自住和用于出租的“两套房”。而配套的经营用房按每人两平方米划作集体资产,其收益用于社区建设和管理。
安居才能乐业。我现场召集开发区、小枧沟镇以及住建局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围绕拆迁群众“元旦前搬新家”这一目标,尽快完善配套设施,周密制定分房方案,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我们在开发区南区建设了“西部城市矿山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可贡献3亿元以上税收,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这是我联系的重点项目,每月至少两次前往现场办公。在项目所在地,我围绕“11月底试生产”目标,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拆迁安置社区管理也是个重要课题。位于经济开发区北区石马镇的中科社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走进社区大门,显示屏正公示社区当月的财务收支,一旁是社区便民服务站、爱心惠民超市、金融服务点等。社区支部书记赵兴辉向我介绍说,社区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让安置居民有归属感”上,通过多种举措,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在便民服务站,居民杨忠富正在办理养老保险手续。他说,像他这样的普通人家,年人均收入不少于1.5万元。
人民群众的探索与实践,永远是我们创新的源泉。调研结束时,我对区委办主任和石马镇党委书记说:“要多总结和推广中科社区的成功经验,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报记者李晓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