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群众编 群众演 群众看

    ——广西首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侧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05版)

        “二婶,今天买了点啥?”“隔壁摊上的黄瓜好新鲜,快去挑两根!”舞台上,老太太们脸上生动的表情,夸张、诙谐的动作,把一个热热闹闹的早市活脱脱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台下,观众掌声如潮……这是广西首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日前在南宁剧场上演的一幕。

        9月25日至9月28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化厅主办的首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区14个地市的116个节目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地进行了7场演出,上千名群众演员参与,近万名观众免费欣赏。其中参演者全是来自城镇、乡村、厂矿、企业等基层社区的普通群众,演员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才7岁。

        “我们这次会演以群众创作、群众演出、群众观看为宗旨,突出‘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特色,目的就是让咱老百姓能更好地享受群众文化的优秀成果。这也是迄今为止广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参演人数最多的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广西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边看演出边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在广西民族大学礼堂,欢呼声一浪比一浪高。一幅由客家群众演绎的生活、生产和娱乐的画面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清晨鸡啼,老翁老妪在院子下棋,女孩在织布机前纺织,男人在推磨……没多久,打鱼的回来了,耕田的回来了,骑马的回来了,玩木偶戏的也来了,一位女孩唱起了《客家情》,演员们欢乐起来了。整个画面唯美、和谐,传递了一种暖暖的家庭氛围。带队的陆川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徐宁华介绍说,这是一出传统的客家啀戏,演员中有种田的农民和开车的司机,“为了演好这出群众大戏,我们认真揣摩了客家生活,还请来专家辅导和反复修改,可以说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都兼顾了。”

        “群众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让灵感来自基层”是本届群众会演创作和演出的最大特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竹合奏《鼓楼欢歌》、百色壮戏团的《壮乡乐》、贺州瑶族的《瑶鼓神韵》……广西的民族特色被群众演员们稍稍修改便搬上了舞台。贺州市八部区长青艺术团表演的《瑶鼓神韵》,展现的是瑶族传统祭祀活动中迎福纳吉、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场面。祭祀“司公”的扮演者李盛开激动地说:“我们把瑶族原生态祭祀舞蹈搬上舞台,既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真是一举两得!”

        展现群众日常生活情趣的舞蹈、反映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戏剧、唱响热爱祖国的器乐作品……短短4天,群众演员们异彩纷呈的演出便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欢。在一家企业大礼堂,一群老太太主演的舞蹈《早乐市》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现场高潮迭起。演出结束之后,大家还把这群“老明星”团团围住,纷纷要求合影和签名。来自南宁市的观众陆女士高兴地说:“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富有特色的节目真的很幸福,这些表演充满了激情和生活气息,展现了新时代老百姓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我们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喜欢和渴望。”

        (本报通讯员 张彩秀 本报记者 刘 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