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年前,背负巨额不良贷款的中国银行业被外媒认定“技术上已经破产”,如今中国银行业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明星”,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全部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10年前,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蹒跚起步,而今已实现从小到大、从品种单一到多层次市场格局初具雏形的华丽转变。10年前,外资保险频频叩响中国大门,过惯了“安逸日子”的国有保险公司即将与他们“短兵相接”,而今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保险业整体实力已今非昔比。
从亚州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从严重资不抵债的风险中走出来,从大而不强的旧有模式中走出来,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10年改革中砥砺奋进,10年金融业铸就辉煌。
立足市场 涅槃重生
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启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幕。这一后来被温家宝总理称为“背水一战”的重要决策使旧体制下积弊良多的中国银行业,翻开脱胎换骨的新一页。
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改革改善了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资产质量大为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正是有了这样的实力,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银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6%,在全球独树一帜。
历经1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13万亿元,是2003年底的4.1倍;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8%降至2011年底的1.8%。
10年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不断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着力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和力度。“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从紧;从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紧扣经济发展脉搏,为经济航舰保驾护航。
金融监管在组织体系、法律框架、运作程序、监管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次贷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除运用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新的调控手段被积极引入,同时更加侧重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将微观层面的监管机制纳入宏观管理的框架中。
锐意改革 彰显活力
10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进程有序推进、不断深化,奏响了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10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得到全面提升。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数与资产规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资银行也顺势而为。2006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的所有机构加起来不过90家;如今,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机构数量已超过1200家,业务覆盖五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弹性逐步增强,价格向合理均衡水平靠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几年下来,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程度都大幅提升。在香港,人民币成为继港币和美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
在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2004年10月,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阶段性目标。其后,我国开始着手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脚步加快,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不断扩大,定价机制渐趋完善。
以建立现代农村社区银行为目标,符合条件的农信社被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兼并重组、加快风险处置,全国农村信用社整体上扭转了连续多年亏损的状况。截至2011年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占全国的1/3以上,农户贷款占全国的78%,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与金融市场的持续创新,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交易场所梯次化、交易产品多样化、交易机制多元化,涵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多个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体系。
服务实体 共生共荣
10年间,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灾后重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援藏援疆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实施的“惠农通”工程让交通不便的村寨走上了金融服务的“高速路”。“现在我们不出村子也能办理存取款、领取补贴。”指着路边树立的银行自助设备,四川北川县永安镇后庄村村民杨胜德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末,我国提前一年多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目标,累计填补金融机构空白乡镇1246个,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信贷资金也源源不断地流向小微企业。主要商业银行均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涌现一批以小企业金融业务为特色的商业银行,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11年末,全国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
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各个网点,一个名为“可视化排队管理”的监测系统如今已成为减少客户排队等候时间的“秘密武器”——10年过去了,人们切身感受着银行服务的细微改变,而这背后正是中国银行业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迁,并由此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