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培育文化产业的“排头兵”

    ——写在2012年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命名之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0日 05版)

        春华秋实,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再添“新军”。日前,文化部新命名了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又一批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获得了“国家级”的认可;又一批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走到了台前,要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产业实力增强

        从2010年的“试验”园区升级为今年的“示范”园区,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但湖南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区的实力却在一年间实现爆发式增长,2011年,文化产业生产总值102.8亿元,较上年增长25%,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2.2亿元。

        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介绍,今年文化部为两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69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目前,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聚集和培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1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聚集各类文化企业8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7万人。

        同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规模快速扩大,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2011年,园区内文化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实现总利润168亿元,实现总税收90亿元。

        自2004年开始命名以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示范园区和基地已经拥有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在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文化部命名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占到8家和10家。

        示范作用显现

        动画片《八仙寻宝记》获“金鹰奖优秀中短篇美术片奖”,《福娃奥运漫游记》获得“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佳作品奖”,《美猴王》获“年度优秀国产动画片奖”……这些原创动漫作品均来自同一家企业——北京万豪天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与其他一些赢利模式不清楚、尚需靠补贴生存的动漫企业不同,这次获得示范基地命名的万豪卡通是动漫行业中不靠补贴、完全从市场上实现赢利的“另类”。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制作完成动画片2.3万分钟,万豪卡通董事长陈雷说:“我们还将在如何把动漫技术用于教育、医疗、工业、交通等行业做出探索和示范。”他希望,广大动漫企业能实现从单一的“动画片”制作向“大动漫”运用的转型。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行业门类不断丰富,动漫业、数字服务业、创意设计业等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基地数量大幅增加,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我国文化产业向高端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企业活力迸发

        近年来,河北曲阳雕塑产业园通过专业指导和政策鼓励,已培育销售上亿元企业8家,其中宏州石业集团正积极筹备上市,可能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雕塑企业。

        像雕塑产业园一样,不少园区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底,前三批命名的10家园区累计投入各类孵化资金17亿元,孵化各类文化企业1800余家,使一批文化企业活力迸发。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有企业占比约30%,他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民营经济,也在文化产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前四批200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60%。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齐勇峰研究员评价说,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民营资本的介入已是我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动力。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甘肃庆阳香包文化产业群,通过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在香包产业带动下,全市有3万多户、15万多人从事香包、剪纸、刺绣、皮影等民俗文化产业。仅香包产业,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5亿元。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玉文化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形成了“毛料加工、设计研发、精加工、集中销售展示、拓展销售、配套服务”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累计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

        另外,陕西华县皮影群、四川九寨沟演艺群、桂林广维文华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的《印象·刘三姐》项目等,都对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

        像这样,园区和基地,通过引进创意策划、人才培训、行业中介、投融资机构、传统制造业等相关机构,逐步完善文化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引领带动和相互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杨 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