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09日 星期二

    走基层 看十年(15)

    思源学校里的幸福娃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09日   01 版)

        “弹钢琴是我这个农村女孩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我已经免费学了两年。”海南省屯昌县思源学校九年级学生王海丽自豪地说。

     

        孩子们的幸福来源于被外界称为“思源模式”的海南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这一民生工程不仅让农村孩子免费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为我国农村扶贫及实现教育公平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开启扶贫新模式

     

        9月24日下午4点半,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的歌声、琴声、笑声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曲,飘荡在屯昌县思源学校上空。这里有绿草如茵的花坛、标准化的篮球场、明艳的塑胶跑道、一流的教学设备……

     

        “自2007年至今,这样的学校已在海南15个市县创办了24所,现有在校生43000余名。不仅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了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同时还提高了人口素质,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介绍。

     

        思源学校是由海南省、市县财政和香港言爱基金共同投入建设的公办寄宿制学校,用于接收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琼中思源学校九年级一班黎族学生黄梅说:“在这里上学学杂费全免,每个月还有150块钱补助,减轻了父母的负担,班上的同学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家拼命学。”

     

        让农村娃的梦想飞翔

     

        “你看,现在学生们都衣着整齐,穿着运动鞋,刚来的时候都是光着脚的!”

     

        这曾是一群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那时他们留着长发,光着脚,上完厕所不会冲水,随地吐槟榔,甚至看到水龙头都觉得好奇,一星期后学校的水龙头基本上全坏了。”琼中思源学校老师王小花对3年前见到第一批学生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上体育课跑步,孩子们全光着脚跑,说穿了鞋跑不快!课堂纪律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形同虚设。”屯昌思源学校老师莫俊波也深有同感。

     

        可就是这样一群基础薄弱,考试平均成绩只有20多分的黎苗孩子,3年后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今年中考,琼中思源学校高中升学率达到95.8%,11人考上海南中学,83人考上重点中学;屯昌思源学校有9人考上省重点高中,57人考上县重点高中……

     

        扶贫“扶”出了省级示范校

     

        “半个月前,我手机都不敢开,因为很多家长托人找关系想进这里读书,可学校是为农村贫困孩子办的,办学宗旨不能变,来这上学的学生都在村里公示过。”屯昌思源学校校长程时贵说。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介绍:“思源学校建设改变了过去只重硬件投入的教育扶贫方式,所有学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目前已从全国各地招聘了24位优秀校长、137名学科骨干教师,每所思源学校还配50名左右的‘特岗教师’。”

     

        优秀的师资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思源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思源学校创办3年多来,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等领域大胆创新,成效卓著,已成为当地最受群众欢迎的学校之一,第一批10所思源实验学校已有9所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据了解,现在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以思源学校作为农村地区校长、教师队伍的交流培训基地,采取互派挂职、跟班学习等形式,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下一步海南省教育厅还将以思源实验学校托管县域内相对薄弱的学校的方式,推广思源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带动更多的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更多报道详见9版“迎接十八大特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