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09日 星期二

    清华数学中心的两个宏愿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09日   06 版)
    丘成桐(左二)与数学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汉密尔顿与清华大学学生在一起交流。
    斯坦福大学教授舒恩在给清华学子授课。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留下的这一历史问号,道出了大师对教育的期盼和焦虑。

     

        对此,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在2009年12月17日的那一天,即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MSC)成立之际,发出了两个响亮的宏愿: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致力于将清华及国内的数学研究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行列,建立一支由一流数学家组成的研究队伍;培养数学界的新一代学术领袖。”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蒸蒸日上的数学科学中心,围绕着这两个宏愿,在全面配合清华数学系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框架下,中心逐步形成了自身丰富灵活、前沿高端的课程设置。同时,引进了来自世界数学各个领域的全职教授,还加快吸收富有才华的青年成员,致力于培养下一代国际数学界的领军人物。

     

        “好比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每天读着巴尔扎克的小说,突然间,巴尔扎克来到你面前一样惊喜。”

     

        “听著名数学家汉密尔顿的课,真是种享受!他谈到证明庞加莱猜想过程,驾轻就熟,一道道题、一个个公式,每个步骤一丝不苟地写在黑板上,认认真真、清清楚楚。”谢松晏高兴地说,今年他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有幸被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录取,研读硕士学位。

     

        和他一样,清华数学系的同学们每周有两次机会,到中心聆听世界级大师的讲座。

     

        来自澳大利亚的数学教授本·安杰,不仅给谢松晏他们班上微分几何课,还为谢松晏精心设计指导了毕业论文。

     

        “中心这些传奇人物,像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斯坦福大学教授舒恩(Richard Schoen)、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ETH)克利斯托德洛(Christodolou)教授等都曾来此讲过课。他们对于我来说,好比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每天读着巴尔扎克的小说,突然间,巴尔扎克来到你面前一样惊喜。”

     

        谢松晏还欣喜地说:“以前国外的一些名牌大学不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自从清华数学中心引进了大师,并有了大师们的推荐信后,去世界名牌大学就容易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丘成桐先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发展轨迹。”

     

        让谢松晏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大师非常淳朴和友善:“很多时候,他们在上课时,不告诉我们某一个具体的知识,往往是在私下交流时,会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做数学。”

     

        “期待中心多给我们数学系本科生开这样的公共课,特别是中心引进的那些青年讲师,他们水平高,课讲得好,非常有利于我们成长。”谢松晏期盼道。

     

        这也是丘成桐先生所期望的:“让学生们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习从最基础到最前沿的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

     

        截止到2011年底,中心已邀请了6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外籍和华人数学家到清华访问,访问期间共开设了60余门短期课程,每门课每周上四至五小时。

     

        “他们对学问的热情,超出自己的想象。”

     

        中心的访问学者中,不乏世界顶尖的数学大师,他们开设的课程对扩展学生学术研究视野,了解当今数学研究最前沿的知识领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61岁的舒恩教授,是一位质朴、严谨的数学大师。

     

        从小成长在美国俄亥俄州农场的他,在1968年读完高中时,正赶上美国政府为了完成宇宙空间计划,鼓励学子学习数学和技术科学。再加上他从小对数学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地便走上了数学科学研究之路。

     

        在中心成立之际,他的导师丘成桐先生就邀请他来清华讲学。“我对数学很多的理解,得益于丘先生当年的教学。很高兴在毕业之后,跟丘先生一直保持着合作,至今我们之间还时常交谈着对数学的不同理解。丘先生对我的整个数学经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舒恩说。

     

        来清华之前,舒恩对这里并不了解。来到这里之后,他感到这里非常方便,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尤其是在教学上。

     

        他说:“这里学术气氛非常活跃,不仅有许多高水平的访问学者,还有高水准的课程,数量之多、水平之高超乎想象,仅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其他各国的专家学者就超过了两百多人,虽然他们讲得课比较难懂,非常前沿,但是很多人还是在认真地听。这些人对学问的热情,超出我的想象。”

     

        思索了片刻,他接着说:“清华的本科生素质很高,不比国外的任何地方差,甚至是美国。”

     

        他笑着说:“我很满意现在的状况,与清华的老师、学生交流得很好,除了教学之外,由于没有管理和组织上的事务,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研究。在这里自己不仅证明了新的定理,即关于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些结果,还可以在讲课时,把以前的研究成果总结一下。”舒恩还热心负责地给高年级学生写推荐信,使得他们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成为可能。

     

        “引进名师,对我们也是挑战,不学习是跟不上的。”

     

        “截至2011年底,中心已有五位全职教授,三位副教授,三位讲师、助理教授和两位博士后。预计到今年秋季,将会再增加约十名全职成员。”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肖杰对记者数起家珍。

     

        “除了招聘优秀的青年数学才俊、国际顶尖级大师之外,中心和数学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有六位数学系的老师加入中心工作,成为数学中心的兼任成员。”

     

        “中心的成员致力于几个交叉重叠的研究领域:应用数学和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代数与代数几何、数学物理、几何成像,随着中心的成长,他们的研究不会只限于这些领域,我们渴望招收其他领域的优秀人才,并尽最大努力寻找新的研究人才。”数学科学中心副主任潘日新信心满满地说。

     

        “拥有79名教职员工的数学系,是中心的生命线。中心和系采取轮流教学的方式,跟着系里的教学要求走。引进名师,对我们也是挑战,不学习是跟不上的。”肖杰说。

     

        “事实上,这两年来丘成桐先生带着我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他经常是在这里下了飞机,电话就响了,在那里就有会有人等着他,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从来都没有时差的概念,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我们跟着他干都有点赶不上趟。”肖杰很坦率地说。

     

        “中心请来的这些国际一流的数学专家学者,都是丘成桐先生亲自点将的,大多数是他的合作者和朋友。”清华大学数学系合作成员、微分几何教授李海中说。

     

        “比如,知名数学大师汉密尔顿,今年来数学科学中心讲了两个月的课,他非常敬业,一堂课下来,满黑板都是他推导出来的公式。他不仅课讲得精彩,而且很无私地将他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献给大家,还有舒恩等。这些大师都是如此。课前,他们将多年的讲稿传到网上,并有助教来负责给大家答疑。聆听这些大师的演讲,真是开眼界,激发了自己的信心。”李海中很有感触地说。

     

        “这些大师如此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真是一心一意地想在这里教出些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啊!”肖杰说。

     

        中心不仅对本校的师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对周边地区院校的师生提升学术水平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时常来此听课、交流。

     

        “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严谨的学术氛围,建立一支一流数学家队伍、培养数学界新一代领袖。”

     

        这不仅是丘成桐先生,也是中国数学人所期待的景象。

     

        (本报记者 计亚男)

     

        (本文照片均由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提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