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08日 星期一

    聚 焦

    科技创新:驱动大发展的强力引擎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08日   15 版)
    三峡大坝今年首次开闸泄洪
    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
    北京亦庄“点亮”最大的太阳能屋顶

        编者按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最根本是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9月,以“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国内外两千余位顶尖科技工作者围绕主题开展了21项学术交流活动、4个系列1400多项科普活动、8项专题论坛活动和11项专项活动,通过思想、智慧的交流与碰撞,从宏观理念和微观产业等层面都形成共识:科技创新是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是经济腾飞的“翅膀”。本报特摘选几位年会嘉宾的观点,以飨读者。

     

        访谈嘉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 韩启德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 济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张庆伟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A 韩启德:当今中国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

     

        当今中国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要靠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中国现代科学的先驱者们对此有着透彻的理解。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矣。”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追求真理就要承认未知、宽容失败。我们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更要有宽容失败的胸怀,要鼓励多元思考,让那些敢于冒尖、勇于打破常规的“出头鸟”有广阔的舞台。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给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效益,反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崇尚理性要求切问近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从来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思想气质。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

     

        B 周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出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化,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产品模式创新、各种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引领了信息产品的发展方向。再如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引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在技术方面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特别是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远没有掌握,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很弱。今后20年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绝佳发展机遇期。

     

        我国制造业拥有巨大市场,需求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我国制造业有着世界最为完整的体系,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我国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上天、入地、下海、高铁、输电、发电、国防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今后20年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完全可以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与西方最发达国家并行甚至超越。我们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在今后20年,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式发展。

     

        C 邬贺铨:制造业的数字化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说,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以及无线网络三种技术将引起新世纪的技术变革。这三种技术将直接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不能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准确划分一个时代,但其预示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已到来。

     

        世界正在进入宽带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技术正走向换代发展的转折点。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我们应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

     

        现有的工业生产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能源、材料、生物还是其他领域,都将使用新的信息技术使产业发生改变。例如,三维打印将会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从大规模的制造转变为个性化的制造。传统的加工是切除切削,不断把没用的削掉,这叫减法;未来三维打印的时候,材料一层一层摞上去,生产产品的机器就像打印机一样,用叠加、层叠的办法形成产品,这叫做加法,材料利用率将大大提升。因此,美国把三维打印看成是从中国手中重夺制造业的利器。未来新的加工技术,将会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从大规模的制造转变为个性化的制造。制造业的数字化意味着能源使用方式发生变革,意味着管理能源系统的手段高度信息化,制造业的数字化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D 张庆伟:用科技创新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在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次钢铁业遭遇生存困难和严峻挑战时,科技创新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要使钢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力。

     

        加快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首先,自主创新能力弱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作为钢铁行业大块头的企业比较注重生产,为创新体系的建设投入不够。高水平的专家领军人才数量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比较少。其次,技术装备水平低制约了产品质量层次的提升。包括高档优质钢、合金钢比重比较小,知名品牌比较少。另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已经影响产业生存。钢铁行业耗能、耗电、耗水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很高,都达到20%—30%。

     

        加快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面对日益多样化、高端化、精细化的钢铁市场需求,面对新材料等钢材替代品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求生存的主要战略选择。河北作为钢铁的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与钢铁结合,努力推动产学研应用的结合,比如与中国钢铁科技集团在涿州建立国家冶金新材料基地,有一批成果逐渐出来。比如研发精压装备的一批高端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这样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国家。唐山曹妃甸打造新一代水循环钢铁工程工艺技术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首钢搬到曹妃甸以后建成的两座5500多米的特大型高炉。

     

        (本报记者 胡其峰 袁于飞 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