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扩大国际影响,是文化改革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当今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
创新模式,加快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
十年来,中央及各地各部门探索和创新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平台支撑相结合的文化走出去运行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从78.9亿美元增长到116.7亿美元,年均增长8.1%,我国文化服务出口从12.1亿美元增长到30.1亿美元,年均增幅20%;图书版权引进输出比例由2003年9:1下降到2011年2.1:1。
对外文化交流多姿多彩,成为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法文化年、中欧文化对话年、中俄国家年等50多项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活动经常性举办,有效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升温、持续深化。
十年来,中央及各地各部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起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新格局,培育了一批能与西方文化企业集团相比肩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中发挥了很好带动作用,壮大了对外文化贸易的主力阵营。
创立品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为了培育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中央及各地各部门坚持不懈地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持之以恒地发现、培育、推介、传播中国知名文化品牌,想方设法提高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其中,中方拥有整体版权的杂技剧《时空之旅》采用完全市场化运作,到2011年底演出2600多场次,观众260万人次,累计票房收入2.7亿元,海外观众达到40%。
近年来,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北京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洲10个国家投资建立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大连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拓宽渠道,国际文化交往更加深入
我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立让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互动之频繁、交流之密切、融合之深刻前所未有。
民间交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投资海外,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出国留学或旅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新使者。
此外,以展会的形式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深圳文博会为主,包括综合展会和各类专业展会的文化产业展示和推广平台。(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