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让我们开始写诗!

    ——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启动侧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9日 04版)
    光明网记者 杨晶摄

        88岁的叶嘉莹女士缓缓走向麦克风。片刻,优雅的声音,把诗句送入与会者的耳中:“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馀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9月28日,由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国移动、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举办的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序幕,就这样在诗意中开启。

        此刻,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报告厅,座无虚席,偌大的空间中,只有那优雅的声音在流淌。“我是1924年生人,24岁大学毕业,教了60多年的书,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诗词的热爱。我经历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离乱,半生漂泊海外。在海外,我把中国诗词翻译成英文,教外国人读。当我们古典的诗词变成了英文以后,那种微妙之处就很难传达了。我觉得我内心有很多感受,没有办法用英文,向不同语言、不同背景的人传授,所以我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回到祖国来教书。1978年的春天,我写了一封申请信,寄给国家教委,说我希望能有机会回国去教书。去寄这封信,在黄昏时穿过一片树林。我说独自寻,是因为我在想,我的申请会不会得到国家的接受,我的行为、我的理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树梢上,金色斜阳,不但颜色似金,也映衬古人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之义。落日映于天,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会是怎样的,我漂泊海外,我什么时候能回到祖国,谁与安排去住心……”“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迹可寻。漫向天涯悲老大,馀生何地惜馀阴……我看到路边满地飞花,知道春天留不住,生命也留不住。我一直有一个梦:一定要回到祖国,把我们最美好的诗歌中的生命留给祖国的年轻人。我在海外,年过半百,来日无多,我剩下的残余的生命要到哪一个地方才是真正的爱惜我的余生?”三十年前的诗句,一直涌动在叶嘉莹的胸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全文另发)。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等出席。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杰作。今天,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启动仪式,成为传统诗词普及的生动课堂。

        著名诗人、书法家林岫闻传统诗词大赛诗鼓声起,喜赋《过龙门》:吟帜喜高张,九野三江。雅风清韵史流长。李杜苏辛经典在,一脉骚香。  国运正隆昌,璀璨文光。诗心报志铸辉煌。颐养胸襟开眼界,大我担当。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发言中说,诗词是古老的文化形态,是最受欢迎、生命力强大的文体,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几乎每一个懂汉字的中国人都能够随口吟诵一些经典的诗句。我们共同举办“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就是希望助推全国传统诗词的创作、传播。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指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的发展必须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就会丢掉民族之魂,失去发展的方向,成为外国文化的附庸。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耀眼明珠,通过新媒体实现更好的传承、传播,是我们媒体人共同的追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在致辞中说,中国移动以“移动改变生活”作为战略愿景,到今年8月底我们已经有近7亿客户,中国移动期待着有更多的优秀作家能够在“诗词中国”大赛中涌现出来。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在发言中说,不同的机构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华诗词的发展,是令人高兴的,也是令人鼓舞的。这说明对中华诗词的重要性,对于它的发展,社会逐渐形成了共识,这是中华诗词事业开始复兴的一个标志,一个机遇。同时,这也说明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大众传媒,新闻出版以及新兴的通信科技、互联网等等。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的发言充满激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数千年诗言志的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新诗的推广,传统诗词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我们发现,新时代的诗人们仍在继续探索着汉语极致之美,很多富有才华和灵性的创作者,已经用经过千锤百炼的古老形式唱出了时代的心声。我们相信传统诗词这一古老的花朵必将散发新的光华。

        著名学者冯其庸、袁行霈、叶嘉莹、白化文、林岫、郑欣淼担任大赛顾问。此次大赛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在传统书、报、刊、电视媒体之外,利用手机短信、彩信平台、网络视频平台、云端技术、二维码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全方位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大赛将通过手机短信、彩信、飞信、网络等途径征集原创诗词作品,并通过网络论坛、电视、网络视频、公交视频、微博、报纸、期刊、图书等全媒体形式进行全程播报,传播大赛作品;活动主办方建立了“诗词中国”官方网站;开发了“诗词中国”手机格律检测软件;出版了《诗词写作常识》《诗词格律》《怎样赏诗》《怎样用韵》等“诗词中国”普及读物;并将陆续开展全国范围的“大家推荐诗词书”活动;还将举办诗词吟唱会、研讨会,以期让更多的人在参与中品鉴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生发出对古体诗词的热爱。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大赛的作品征集阶段,参赛者可通过短信或“诗词中国”官方网站发表诗词作品。2013年2月为专家评审阶段,3月为公示阶段。2013年4月前后,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诗词中国”颁奖晚会。最优的300首参赛作品将由中华书局结集出版。

        著名书法家沈鹏为大赛题写的卷头在人们面前展开,六家主办方的代表在上面盖上印信,“诗词中国”大赛以中国古老的方式启动。就在那一刻,现场嘉宾的手机上,呈现出中国移动发送的大赛启动短信。

        (本报记者 庄 建 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信息见光明网主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