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军队医院是个治病的后勤单位,和平时期与“能不能打仗”关系不大,可南京军区第175医院偏偏要做“能打仗的医院”,目标指向:一切为了前线。
瞄准战场争“第一”
这是一所谋打赢的医院——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在惊涛骇浪的海天之间、在变幻交织的网络空间,处处有他们的足迹;
这是一所能打仗的医院——35分钟,一座数字化野战医院就在信息化战场上崛起,昼夜通过伤员300名;数十项“军”字打头的科研课题,一一破解了战场卫勤保障的“瓶颈”;
这是一所科学发展的医院——在军事斗争准备牵引下不断发展,在最能反映综合实力、涵盖70多项内容的综合绩效考评中,过关斩将夺取“五连冠”。
对照“规划”补短板
“任命,副院长余海为卫生营营长;任命,政治处主任温连英为卫生营教导员……”
十多年前,他们承担了战役保障力量卫生营建设任务。此后,每年春节一过,医院党委都要在卫生营人员、预案调整后组织这样的仪式。“仪式也是一种教育,提醒全院官兵除了开处方、动手术外,记着自己始终是一支打仗的队伍。”医院党委书记、政委李开垠说。
能不能打仗?首先把标准立起来。《医院三年建设发展规划》的出台,描绘了建设“能打仗医院”的明晰“路线图”。从此医院对照“规划”补短板。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设施不断完善,近年烧伤病人越来越少,因此,医院里的烧伤整形科经济效益大不如前,然而,医院偏偏投入人员、床位和资金建起“皮库”,储存了一批战场急救需求量很大的异体皮。补短的事必须先抓、紧抓,哪怕不产生经济效益也要上,医院党委态度坚决。
骨科是这家医院的重点科室,去年医疗毛收入突破两亿元,重量级的科技成果也占据医院的半壁江山。有人提议,骨科再扩大100个床位,突破3亿元一点没问题。医院党委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腾出床位和资金,紧扣战场准备,重点发展战场救治急需的神经外科等科室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官兵学历层次,改善官兵知识结构,才能储备领先于敌的制敌之术,在未来战场上与强敌过招才可能有胜算。”李开垠说。医院党委培养博士14名、硕士43名,硕士以上学历已占医院军人总数40%以上。
需要这种“急吼吼”的劲头
断肢再植手术,是战场救护的重要内容,需要骨科、血液、神经等多学科协作,但耗时长、难度大,相关科室提出不再开展此类手术。发现这一问题后,医院立即予以纠正,并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在断肢再植手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数字化卫生营建设,是医院2008年自行开展的研究课题。医院领导采取超常规办法加紧推进,一年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全部完成;两年后,战地调试完善完毕;三年后,课题组顺利结题;目前已经通过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初评,让卫生营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一位将军视察医院时,称赞“往前赶路,就需要你们这种急吼吼的劲头”。(本报通讯员 邵敏 潘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