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十年·记忆

    法治进程中的一朵浪花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28日   10 版)

        宋鱼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今年是海淀法院建院60周年。作为基层法院的海淀法院,它从首都、中关村等不同的角度折射着我们时代的法治文明,可以说是法治进程中的一朵浪花。

        海淀法院是基层大院,案件增长幅度很大,案多人少是一直都有的压力。对绝大多数法官而言,面对超负荷的任务,不加班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十年回首,加班成了一道辛苦的风景线,它练就了法官结案能力,更练就了法官为人民司法的吃苦精神。

        案件多,办案质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挑战。海淀法院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在实战中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如今的海淀法院,已经形成了崇尚学习的风气。人们知道海淀法院,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尚秀云、宋鱼水,还因为它为北京乃至全国法院系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法官。海淀法院人才济济是公认的,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案件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法院声誉的最重要的基石。十年来,无论是普通案件还是疑难复杂案件,总体而言,海淀法院经受住了考验,为法治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就我自己来说,这十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知识产权庭度过的,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是我和同事之间的争执,当事人之间的争执,以及争执之后达成的共识与内心的欣慰。我和同事们审理了王庸诉朱正本等《十送红军》著作权案、中凯公司诉中搜公司侵犯电影《无极》著作权案、《刀郎》歌曲专辑不正当竞争案、奥运口号著作权案……这些案件审理中往往伴随着争执,争执的过程是头脑洗礼的过程,是对是非对错研究的过程,当一份份判决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我们认识到这种争执文化已经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无论对同事还是对当事人,这种职业感情是深邃的,终生难忘的。十年,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每个人都办了一大堆案件,虽然饱尝酸甜苦辣,但毕竟光阴并未虚度,人生写着法治的符号,爱它并为之耕耘着。

        法院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无论是行政案件还是执行案件,都检验着法官与当事人共同的法律追求。十年来,优秀的法官、杰出的律师和高素质的当事人一道,成为推动法治进步的共同体。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也逐步提高。

        有时候,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职业人总让社会不满意?比如:医生、法官、教师等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众对包括司法在内的各项社会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职业法律人,我们满足社会司法需求的能力需要阶段性的飞跃和提高,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时光会记录一切,海淀法院会一如既往地与全国其他基层法院一道,秉承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理念,向前奔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