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7日 星期四

    东方演艺集团下活产业发展大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7日 05版)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大潮中,2009年底由中国东方歌舞团转企改制组建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用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成功实践,实现了一次新的跨越——以人员身份转换为主线,切实做到真转实改;以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为基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提高集团公司人才竞争力;以企业做大做强为目标,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关注东方演艺集团舞台艺术表演的普通观众,很难想象在大幕后面东方演艺集团为改革付出的巨大努力。改革的目的在于解放艺术生产力,而解放艺术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对人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在岗人员舒心,转岗人员安心,待岗人员放心”,考验着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的水平。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11月12日注册成立后,进一步深化改革,于2010年4月30日与集团全体员工建立了劳动关系,实现了人员身份的转换;2010年6月封存了中国东方歌舞团640位事业身份人员的档案工资;2010年7月1日起按属地原则加入北京市社会保险,开始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生育保险;2010年8月文化部下发了中编办关于核销中国东方歌舞团640人事业编制的通知,转企改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这个跨越,体现在东方演艺集团内部员工的心态和评价机制的巨大转变上。以前,全团几百人围着一台晚会转,造成了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转企改制后,集团公司建立完善了符合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体系,使人才得到合理利用和发展。青年演员感慨道:“改革让我们收入高了,怨言少了,机会多了,心情好了!” 以前许多演员无所事事的景象,变成了如今集团各院团你追我赶、抢剧目、抢演员、抢排练场的可喜情景。

        在广阔的演出市场上,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跨越,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生龙活虎、激流勇进的力量。转企改制以来,东方演艺集团演出市场的疆域不断扩大,各院团走南闯北,演出总行程达数十万公里,相当于在中国大地上穿行了几十个来回。2011年,东方演艺集团实现演出场次316场,仅演出收入就达九千多万元,总收入突破两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比2010年增长了54.7%,再度蝉联“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称号。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科学合理、符合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体系建设,是众多优秀艺术家的不懈艺术追求。目前,东方演艺集团已形成了以东方歌舞团、中国歌舞团、东方舞蹈团、东方民乐团、东方流行乐团、东方爱之旅声乐艺术团等艺术表演团体和舞美中心、培训中心、营销中心、演出公司、影视出版公司等子公司为主体,和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蓉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东方演艺歌舞剧团有限公司、东方交响乐团、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公司等控股公司为衍生业态的多元化、立体化、集团化经营体系。

        今天的东方演艺集团,拥有王昆、李谷一、刘秉义、谷建芬、王佑贵、莫德格玛、阿依吐拉、崔美善、姚珠珠、陈维亚、成方圆、牟炫甫、郭蓉、崔京浩、张燕、卞留念、周维、沙晓岚等一大批具有深厚艺术造诣和巨大影响的艺术家。

        转企改制后,东方演艺集团以企业的身份接受市场洗礼和考验,彻底打破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狠抓节目质量,以市场和观众为本,将创新作为集团公司艺术生产的主轴,各院团和创作中心将集团公司的艺术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2011年,东方演艺集团在成功完成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晚会《我们的旗帜》的同时,还进行了八台大型剧目的创作,其中东方歌舞团的《炫》、中国歌舞团的《水墨中华·风》、东方民乐团的《东方世纪行》、东方流行乐团的《红歌耀东方》等四台全新晚会同时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并荣获展演优秀剧目、优秀演出、优秀编导、优秀音乐创作、优秀舞台美术、优秀表演等多个奖项。

        转企改制后,东方演艺集团始终坚持以文化的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40%的演出直接服务县乡基层群众。集团公司与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的共建工作受到了中央及文化部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10月30日,在文化部党组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由王文章副部长授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蓉中村的“国家级文艺院团联系基层基地”正式成立,开创了国家级院团基层共建的先河。同时,双方还合资组建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蓉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实体为平台逐步开展新农村文化艺术培训、舞台演艺、文化品牌延伸等一系列合作,并将东方演艺集团惠民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

        转企改制后,东方演艺集团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和分配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创新。2011年和2012年,集团两度对全体演职员工进行了考核,打破原来关门考核的模式,聘请国内外知名艺术专家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团。同时,打破了职称终身制,实行全员聘任,通过竞争上岗,以岗定薪,让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才脱颖而出。为进一步激活用人机制,继专业人员业务考核后,东方演艺集团还公开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以用人机制的“突围”带动集团整体的突破和发展。

        转企改制后,东方演艺集团始终在探索演艺产业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紧紧抓住“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这根主线,全力提升集团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2011年7月,集团公司与江苏熔盈投资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了注册资本达1亿元的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立即引起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民生银行总行联合该公司发行了总价值50亿元的“东方汇文化产业基金”,全力投资股份公司今后的产业拓展项目。

        与此同时,东方演艺集团以业态创新为抓手,不断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开发新兴文化产业经营项目,全力推动演艺业为主、多业态发展的格局。2011年8月,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多家民营企业成立了以培训和艺术教育为主业的东方培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12月,集团与东莞电视台合作成立了股份制的东莞市东方演艺歌舞剧团有限公司,全力拓展在华南地区的演艺市场。

        今年,东方演艺集团从6月底至9月初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推出了转企改制后的首个演出季,70天的时间里,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新戏,让高雅艺术走向观众、走入市场。在与观众们实际接触、搜集大量市场信息和观众建议后,东方演艺集团在北展剧场又推出了大型外国风情歌舞晚会《天际之爱》、大型民族歌舞诗《水墨中华》、大型音乐会《民乐也时尚》、中外经典歌曲合唱音乐会《爱的旋律》四台独具特色的大型晚会,充分将市场元素融入其中,向市场和观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天的东方演艺集团,正在努力实现“围绕一个中心,推动两个加快,构建三个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深化改革的中心,加快建设一个精品迭出、人才辈出的品牌高地和加快完善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推动集团营销体系、创作体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已经下活了这盘产业发展的大棋,为把集团公司打造成为中国演艺业的巨舰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谌 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