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

    十年·记忆

    中国医改:艰难前行中赢得喝彩

    作者:刘文先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6日 10版)

        医改是事关13亿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全民期盼,举世关注。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模庞大,涵盖了一万多家医院、几万家卫生院、几十万家村卫生室,涉及医疗保障、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药品生产营销、行政监督管理等诸多领域,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深化医改必然要触及医药卫生体制的各种矛盾、各方利益,需要突破的体制机制难题多、挑战大,任务十分艰巨。

        改革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势必对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技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这注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我国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新一轮医改注重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作为政府的应有职责,坚持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将大量资金投入和人才技术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建立广覆盖、低价格、可选择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重点保障中低收入群众,切实减轻老百姓的看病就医负担。

        在推进改革中坚持增投入和建机制相结合,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基层运行新机制普遍建立,老百姓在新机制中得到真实惠。改革既维护了公益性,又调动了积极性,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度和认同感。

        新医改方案出台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当时,发达国家普遍削减医疗卫生支出。我国不仅没有减少支出,反而大幅度增加了医疗卫生投入,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扩大投资、振兴经济的重要领域,把降低群众医疗卫生负担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战略性选择。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医改步履维艰、停滞不前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因素相比,我国新医改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改革起点高、阻力小、见效快,既避免了发达国家的福利陷阱,又没有出现一些发展中国家改革推进缓慢的问题,表现“可圈可点”。

        十年来,尤其是三年新医改,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覆盖了95%的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貌焕然一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全国平均降幅达30%,基本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便民惠民措施持续推行,多元办医格局逐步构建……更重要的是,全社会深化改革的共识进一步扩大,信心更加坚定,形成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多赢局面。

        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践还令我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

        “中国医改的目标和总体战略是值得效仿的。中国在为全民提供平价且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将影响中国的未来,也将影响全球的医疗模式。”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评论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也分别发表评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医改方向正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实现了医改的阶段性目标。

        中国医改,值得期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