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棚户区改造暖民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07版)

        “以前住的是平房,白天不开灯都看不见,上个厕所要跑到老远的地方。现在房子宽敞明亮,还免去了暖气费,生活是越来越好。”已过古稀之年的维吾尔族大妈阿衣孜木汗说起生活新变化格外高兴。这一切得益于乌鲁木齐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这是中国近年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美了城市 乐了百姓

     

        据统计,在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之前,中国有2000多万户居民居住在棚户区中。2008年以来,中国加快城市、国有工矿、煤矿、林区、垦区的棚户区改造。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近1000万户,大批居民迁入新房。2012年,全国还将改造棚户区超过300万户。

     

        辽宁省是最早启动棚户区改造的省份。棚户区居民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改造前的30.8平方米增加到50平方米,人均达16平方米。改造后,棚户区居民从“脏乱差”的危旧房搬入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

     

        除了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外,棚户区改造也为城镇环境做了“美容手术”。改造后破烂不堪的危旧房集中区变成了新楼林立的现代社区。社区中增建了居民活动广场、绿地、改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棚户区改造美了城市、乐了百姓,同时还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以国有林场为例,随着山上林场的撤并,职工的危旧房拆除还林,不仅使居民告别了以往翻山越岭的奔波,还大量增加了森林植被。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今年就可以返还林地4000公顷。

     

     增了岗位 引了投资

     

        棚户区是危旧住房集中区的代名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属于中低收入家庭,有不少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和低保户。

     

        为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国成立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20个部门参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各地迅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2008年以来,中央投入棚户区改造资金共计1300多亿元,今年还专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棚户区的改造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大量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就业岗位“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利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空间,兴建企业、农贸市场、创业市场等,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以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为例,自其实施以来,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0多万人次。

     

        同时,棚户区改造工程也直接扩大了房地产投资,改善了其开发投资结构。棚户区居民搬入新居增加了装饰、装修、家具等相关的消费需求。据测算,通过实施垦区危房改造,共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约695亿元,对钢材、水泥等建材消费也起到促进作用。黑龙江省在2011年完成投资811亿元,拉动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本报记者 冯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