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北京海淀区加速核心区建设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07版)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这句让中关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口号,形象地诠释了海淀中关村的荣耀与地位。继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今年4月,北京市正式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抓住这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启动“南优北拓”,吹响了加速核心区建设的号角。

     

     政策+服务:激发创新活力

     

        5月18日,中关村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平台。

     

        海淀既是科技大区,又是文化大区。受科技创新氛围的浸染,海淀文化创意产业从一开始就打上了科技烙印。凭借科技创新这台马力十足的新引擎,海淀区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一直遥遥领先。近年来,海淀区文创产业收入保持年均17%的增长,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达3320亿元,占北京市的4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

     

        海淀区是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教育科研区,文化创意资源高度密集:既有联想、百度等大批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有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海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汇集了大批国内顶尖的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为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2009年起,海淀区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扶助文创企业。两年多来,累计支持219个文创项目,支持资金1.9亿元,资金的带动和放大效应达到10倍。截至2011年底,海淀文创企业超过3.3万家,规模以上文创企业2746家;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97家,过十亿元的企业有40家,文创产业类上市公司103家。百度、新浪、搜狐、神州数码、水晶石、完美时空、汉王科技、北大方正、爱国者等已成为海淀区创意产业的旗舰,经过未来5—10年的建设,其中将有一些企业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海淀正拟订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在发展定位、产业空间、政策体系、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南优+北拓:优化产业格局

     

        以百望山为界,海淀分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城市建成区;北部,是面积占全区53%的农村地区。过去,海淀南北发展极不平衡。随着中关村海淀园核心区的建设,这种不平衡正逐渐被打破。

     

        针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现状,海淀提出了“南优北拓”战略,对南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的同时,大力拓展北部空间,重点推进南部中关村科学城和北部科技新区建设,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聚集区。

     

        中关村科学城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研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汇集了大批国内顶级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2010年9月启动建设至今,已签约四批共48个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总投资568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2010年,海淀北部226平方公里土地正式被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重点规划建设中关村软件园、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三大产业园区,推进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生物新医药等“专特精新”产业园建设,吸引了华为、中国人寿、航天电子等一批知名大企业落户。截至目前,海淀北部地区已完成投资600亿元,开工建设105个项目,竣工87个项目。另有150多个大企业大项目正排队等待落户。未来5年,海淀北部将完成1500亿元开发建设投资,到2020年将实现总收入过万亿元,基本建成高端产业聚集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的生态科技新区。

     

        海淀区区长孙文锴表示,海淀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一方面,坚持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南优北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一批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中关村品牌”、“海淀品牌”;另一方面,广泛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不断汇聚,使海淀区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文化+科技:加速文创发展

     

        今年7月,海淀区提出,以加快建设南部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中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三大区域为载体,着力提升地区资源整合利用水平,加大科技文化创新力度,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城区建设。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今年首次被写入北京市党代会报告,这为海淀建设历史文化名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载体。海淀区宣传部长陈名杰表示,海淀将用3至5年时间,把“三山五园”景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历史文物保护区、古都风貌代表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海淀区基本形成了“一道五园三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即西山文化创意大道,以数字演艺、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为主的标志性、示范性大型国际知名文化功能区;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人大文化科技园和东升科技园;北太平庄数字影视基地、768创意设计基地和原创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文化融合科技,科技“再造”文化。未来5年,海淀区将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与科技发展融合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0%,重点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达到500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保持北京及全国领先地位。(本报记者 张景华 杜弋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