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走基层 看十年10

    四川再添秀美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01版)

        4年前,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创。4年后,重建后的灾区有何变化,发展如何?

     

        9月14日,记者沿岷江河谷上行,所见所闻,“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灾后重建规划目标已经实现。

     

     人多了 群众收入增加了

     

        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的街头,新住房、新店面前,人流如织。这里已成为人们感受中国力量与速度,接受自然教育和防震救灾教育的课堂。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映秀人、嘉绒客栈的老板杨和江正在抓紧对新客房装修进行最后扫尾工作。

     

        杨和江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孩子,震后重组家庭。他利用自己的住房建起了家庭客栈,生意火爆。他还和邻居签下10年租约,把邻居的两套住房也改造成家庭客栈。尽管先后花费了近百万元,但杨和江信心满满:“到映秀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不仅是杨和江,整个映秀镇,乃至汶川县和整个灾区,正迎来旅游的黄金期。在灾后重建中,汶川把每一个精品村寨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把每一个特色魅力乡镇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地。4年时间,共创建了三江生态旅游景区、水磨古镇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去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

     

        映秀镇负责人介绍,全镇震前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而今年有望达到7000元,现在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旅游服务产业。

     

     路通了 山货卖出高价了

     

        过去从成都到映秀,半天时间都要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现在全程高速不到一小时。这几天,都江堰至汶川的高速公路进入最后攻坚期,将于年内通车。

     

        震后,四川在地震灾区开工建设高速公路6条,建成88条国省干道及重要经济干线,完成干线公路达到5626公里,农村公路33901公里。

     

        “无论寨子有多高,我们这里通往村寨的公路都是水泥路。”理县宣传部部长刘伟很自豪。

     

        交通的改变带给群众的是摸得着的好处。理县所在的杂谷脑河谷一直是成渝地区反季蔬菜的产地,但过去交通不畅,一毛钱一斤的卷心菜都没人要。今年,蔬菜贩子的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卷心菜卖出了每斤七八毛的高价,一亩菜地的产出轻松超过万元。

     

     重视了 文化有人传承了

     

        每天晚上,汶川县龙溪羌寨都要进行锅庄演出,这吸引更多人到寨子旅游,还增加了30名羌族妇女表演者的收入。

     

        每次锅庄表演,如影随形的是羌族咂酒开坛、传统体育竞技等内容。这也带活了其他民族技艺,现在的羌寨,妇女们都拿起了针线做羌绣,羌族服饰、羌族特色饮食等也得以充分展现。

     

        因为外界对灾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被发掘出来,几乎每个地震重灾县都制订了更为详尽的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规划。

     

        进入桃坪羌寨,老寨千年不倒的建筑奇迹鼓励了更多村民用传统的老办法建设新羌寨。过去,整个理县就十来个匠人能用传统方法修传统羌居。重建中,当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培训了近百名新的羌族工匠,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再次勃发生机。

     

        (本报记者 危兆盖 李晓东 更多报道详见9版“迎接十八大特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