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党旗下的承诺

    ——记武警某部政委史伯红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07版)

        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惊叹——

     

        调整干部282人,选改士官758人,官兵满意率100%;

     

        4年遂行5项重大任务,转战风雪高原,西部边陲,南粤海疆,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16名干部取得研究生学历,92%的干部取得本科学历,100%的战士达到高中以上学历,部队被武警总部评为“人才建设先进单位”……

     

        这是武警某部政委史伯红,领兵执锐取得的骄人成绩;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践行党旗下的承诺,犹如铁板钢钉,万钧难摧。

     

     “五不”宣誓

     

        带部队就是带风气。上任之初,史伯红就带领团党委“一班人”向全团官兵发出“不公之事不办,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处不去,不正之友不交”的“五不”宣誓。

     

        话是这么说的,但各种托关系、找后门的电话还是打进他的办公室。

     

        2007年初,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干部调整,就接到一位老领导的电话。这位老领导的侄子任副连职已满3年,然而在提拔考核、群众评议时,排名较为靠后。老领导希望史伯红“关照关照”。

     

        不久,团党委常委会研究干部问题,“老领导”情面要不要考虑,一时成为话题。史伯红表态掷地有声:“用人问题全团官兵在看,谁行谁不行心中有杆秤,不能为了一个人坏了规矩,影响党委在官兵心中的形象!”他的话,赢得大家赞同。最终,这名干部没被提拔使用。

     

        史伯红对涉及官兵利益的事公平公正,在大事小情上更严于律己。

     

        眼看快到任职年限,他仍“死板”着,不为自己晋升“活动活动”。他说:“党员,只有好好干工作的份,没有向组织要官的理。”他的“死板”,是全方位的。岳父母回老家,他送两位老人到车站,让两位老人坐公交车回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来驻地旅游,他自掏腰包安排食宿、购买门票。

     

        团党委“一班人”,个个钦佩史伯红的“死板”。团长王良飞说:“因为史政委带着班子成员‘死板’,官兵心中,才高看党委一眼。”

     

     自行车定位,比GPS还准

     

        史伯红像一名时刻准备冲锋的战士:哪里任务最危险,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执行西部维稳任务,执勤点点多面广。他主动打起背包,到任务最重、最危险的地方驻点,与基层官兵同吃住、同站岗、同巡逻。由于持续作战、过度劳累,他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再次复发,痛得冷汗直流。随队军医叶晓峰建议他住院治疗,避免留下严重隐患。史伯红笑笑,没停下脚步。他找来一条护腰,紧紧捆在腰间,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具走上执勤一线,痛了就吃止疼片,实在顶不住,就上指挥车躺一会儿。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期,致使左小腿肌肉萎缩。

     

        执行海关监管任务,部队分布在4个片区15个驻点,他坚持每个月把41个执勤点、143个执勤岗位走一遍,一圈下来,就是2000多公里。他腰椎不好,就骑自行车,官兵们都知道,只要自行车在哪个连队,政委准在那个连队。“那辆自行车的定位,比GPS还准。”

     

     藏在心里的一句话

     

        8月底,在广东某海关武警执勤标兵事迹报告会上,九连班长王庆喜的成才事迹,赢得台下阵阵掌声。王庆喜作完报告后,走到史伯红的面前,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感谢政委。”这是王庆喜藏在心里许久想说的一句话。

     

        时间回到3年前。部队从藏区执行任务结束时,史伯红接到保卫股长尹发明的电话:“政委,九连新战士王庆喜的母亲遭遇车祸去世。他的父亲也在3个月前病逝。当时,他母亲怕影响他工作,没把消息告诉他。”

     

        史伯红马上做了细致安排。搭载部队的专列在浙江长兴刚停下,王庆喜就被尹股长拉上史政委的专车,一路急驰机场。车上,尹股长拿出两张飞机票和一个信封,对不知事由的王庆喜说:“政委特地交待,特批你10天假,让我陪你回家处理你母亲的后事,这是2000元慰问金……”直到这时,王庆喜才知道父母双双去世的消息。处理好母亲后事,王庆喜回到连队。没过几天,部队要飞赴西部执行任务,连队干部考虑王庆喜突遭家庭变故,建议他留守营区,但王庆喜坚决要求参加,接连写了三封请战书。史伯红没有忘记王庆喜,常常找他谈心聊天,鼓励安慰,说“虽然失去双亲,但部队永远是你的家”。考虑到王庆喜只有高中文化,史伯红替他报名参加全军自学考试大专班学习,并由团里解决学费问题。

     

        在史伯红关心帮助下,王庆喜健康成长,当年底就立了三等功;由于素质过硬,第二年顺利转改士官,现在已是团里的“十佳士官”和“执勤标兵”。

     

        那年,正在一线执勤的营房股助理员郝进城,被史伯红拉了下来。史伯红对他说:“你妻子生产了,要不要回家看望一下。”郝进城没有多想,坚定地说:“现在任务这么紧,我怎能回去!”说完,又背起装具走上执勤一线。

     

        晚上回到驻地,郝进城回拨妻子的电话,妻子疲弱地说:“进城,你当爸爸了,是个女孩。下午部队吴松艳副政委来看我们了,还送来鲜花和2000元慰问金。吴副政委说,‘小郝因为任务紧张,不能回来照顾你。’临走之前,还留下他的电话,让我们有事尽管找他,要车有车,要人有人。”事后,郝进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史政委安排的。

     

        在官兵眼里,史伯红始终是一名“知心大哥”。看着胸前的标兵绶带,王庆喜感激地说:“史政委那颗真情的心,时时温暖着每名官兵。”(本报通讯员 李凌志 丁福旺 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