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4日 星期一

    走进国有企业

    打造中国直流输电技术自主品牌

    ——记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院长饶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4日 07版)

        “在调试的时候,一个外国专家到现场每天收费要上千欧元。但在技术讨论中,他们想讲就讲,不想讲就不讲。”外方那傲慢的神情,深深刺痛了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院长饶宏的心!他暗暗下定了决心:攻克直流输电工程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30年如一日,带领科研人员在直流输电的基础课题研究、成套设计、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调试、直流融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打造了我国直流输电领域自主品牌。

     

     首创“贵二模式”,为国家节省1亿元

     

        翻开饶宏的工作履历,人们会发现对他在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评价,大都是以“填补了”、“首创了”、“建立了”等字眼来概括和形容的。

     

        2004年前,我国众多大型直流输电工程一直由外商垄断,造价昂贵。2004年,国家决定把贵州至广东二回直流输电工程(简称贵广二回)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化示范工程。饶宏知难而上,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专门组织了“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开发与工程实践”项目小组,开始了攻坚克难的征程。

     

        历经无数次的调研、计算、试验,包括对人意志无尽的考验,饶宏和他的科研团队拿下一个个“国内首次”,形成了包括主系统研究技术等9个技术创新点,特别是在国内首次解决了直流次同步振荡的工程难题。

     

        贵广二回实现了在国内首次建立高压直流系统集成技术体系,实现成套设计的全面自主化,整个工程比由外方承担节省1亿元。更为重要的是,技术成果和研发试验平台向国内行业开放,工程的综合自主化率达到70%以上。饶宏带领科研人员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直流国产化技术攻关模式,被业内人士誉为“贵二模式”——“以我为主,联合中方力量,自主开展工作,外方提供技术支持”,成功实现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研究、设计、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跨越。

     

     “我们不比外方差”

     

        创新的步伐并未就此停下。南方电网开始向难度更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挑战。

     

        2006年,世界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示范工程——±800千伏云南至广东直流工程开工建设。这时的工程招标现场,几乎看不到外国设备商的身影。这次工程是中外联合研究开发,中方掌握核心技术,以中方为主制造设备。

     

        “我们不比外方差”。饶宏经过慎重思考后,在云广工程中大胆利用自己开发的直流设计软件包等一大批研究设计工具,让国际同类顶端企业竖起了大拇指。饶宏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建立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体系,首次提出了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基本技术要求,实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科研的自主化。

     

        冲击800千伏电压是非常关键的一役。那是2009年12月的一个冬夜,直流电压升到700千伏还算顺利,但当升到730千伏时,直流电压开始剧烈波动,再也升不上去。按照工程的时间节点控制,第二天电压必须升至800千伏。当晚,饶宏召集现场调试技术骨干立即组成临时攻关小组,彻夜排查。“这个过程相当不容易,光是集控的程序,打出来就有几千页,参数有上万个。”副指挥李岩回忆说,经过彻夜的努力,当东方初露鱼肚白时,直流电压终于稳稳地升至800千伏。一直在等待的人们高兴地鼓掌欢呼起来!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实际的直流输电工程带一个极的完整站设备和直流线路达到过800千伏。

     

     摘取“电力科技王冠上的宝石”

     

        直流输电技术,被外界誉为“电力科技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50岁出头的饶宏,就是摘下这颗“宝石”的专家:他是我国第一个±500千伏直流输电国产化依托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自主化的技术总负责人、由他牵头完成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他获“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在科技项目方面,饶宏获奖无数。仅2007—2011年5年间,他共获得大大小小科技奖43项,平均每年超过8项。

     

        2008年初冰灾,南方电网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饶宏院长历经20余个日日夜夜,研发出适用于10千伏—500千伏输电线路融冰的直流融冰装置。2009年初,融冰装置首次被用于500千伏线路实际融冰时,当通电数分钟后,线路厚厚的覆冰迅速脱落,一线生产人员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冰掉了!冰掉了!这办法好使,再也不用上塔敲冰了。”

     

        2011年11月,饶宏带领的团队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从公司董事长赵建国手上接过了500万元的奖励。饶宏个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本可分得奖金100万元。但不久后,饶宏与13名团队成员协商后决定:把5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在南方电网建立专项奖励基金。目前,公司正酝酿再斥资500万元,共同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奖励今后为公司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肖 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