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2日 星期六

    《穆斯林的无知》风波的背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2日 08版)

        近日,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穆斯林的无知》引发的抗议浪潮在中东逐渐发酵,波及四大洲30多国的抗议冲突导致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在内的至少30人死亡。一部没几个人看过的影片引发如此严重后果,看似偶然,实为东西方文明长期冲突的积怨爆发,背后既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右翼极端分子兴风作浪,又有美国一手炮制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反美情绪,背景复杂。

        西方影视作品中,恐怖分子多被描绘成头戴围巾的穆斯林模样,“妖魔化”的结果是屡屡出现侮辱伊斯兰教的事件。该影片制片人最初被想当然传为犹太人巴希勒,实为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纳库拉。这位55岁的美国加州地产商曾因贩毒、诈骗数度获刑,2010年被判入狱21个月、处罚79万美元,去年6月出狱后仍被判缓刑5年且不得上网,美警方已传讯他,如有违规将重新入狱。他至少使用过17个假名、3种年龄。纳库拉称500万美元摄制费来自上百位犹太人和埃及基督徒捐助,实际预算不过25万美元。剧本由他撰写,演员及制作人员共104人,导演是加州65岁的罗伯茨,真名叫布劳内尔。最初影片是讲述古埃及人的《沙漠勇士》,并无穆圣角色,反伊斯兰台词为后期配音。影片今年初在好莱坞小剧院上映,因粗制滥造观众极少,出版商拒绝出光盘,今年7月上传网络,也不受关注。此前几周一部名为《穆罕默德,穆斯林的先知》煽动性影片开播,也未引起关注。纳库拉称,不知是谁把影片配音成地道的埃及方言。13分钟片花在“9·11”11周年前几天上网,引发轩然大波。推波助澜者是美国反伊斯兰的埃及基督徒萨迪克,还有佛罗里达州的牧师琼斯,他宣扬把9月11日定为“国际审判穆罕默德日”,两年来多次称要焚烧古兰经,引发骚乱。

        遇害的史蒂文斯大使通晓阿拉伯语、法语,长期驻叙、埃、沙特等国。美政府机构为他降半旗哀悼3天。他曾在以色列工作3年,以也为他举行哀悼。他是推翻卡扎菲的关键人物,战乱初曾因潜入班加西和反对派联系而被驱逐。他今年5月出任美驻利大使,他为能回到利重建美利伙伴关系、帮助利人民实现目标而欣喜,不想却在“革命摇篮”班加西丧命。

        美、以都强调此次抗议冲突和该影片没有任何关联,谴责这部两小时的“业余”影片“不可容忍的偏见”。美总统奥巴马强烈谴责并誓言要追查到底,美增派军舰、反恐部队、无人机赴利查案。利、埃等领导人严厉谴责暴力袭击和影片,向美道歉,强调冲击使领馆与伊斯兰教准则不符、反对暴力表达愤怒,但也绝不容忍任何对先知的亵渎,同时趁机打击武器走私、维护治安。

        初步调查表明,此案系精心策划,在“9·11”之际借影片煽动冲击、纵火掩护袭击美领馆,具有“基地”组织手法特征。利方已逮捕了多名嫌犯。利穆斯林领袖及民间组织强烈要求政府收缴武器、解散非法武装组织。穆斯林有识之士纷纷谴责该影片和暴力袭击是抹黑伊斯兰的阴谋。穆斯林专家们还努力宣扬伊斯兰文明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即理智、宽容、和平,反对暴力杀戮的原则。

        影片炮制者和煽动暴力者仅是少数宗教和种族极端分子,但其对抗历史潮流的破坏力不可低估。开创中东和谈道路的萨达特和拉宾,都倒在本民族极端分子枪口下。西方强盛欺凌和伊斯兰的衰落,严重伤害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精神。中东大动荡中,伊斯兰势力上扬,成为大赢家,但极端势力也更活跃,借民众抗议制造事端。中东面临由世俗民族主义向伊斯兰民主时代的大转型。西方强权和双重标准,引发巨大人道灾难,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被视为殖民侵略的延续,更加剧了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情绪。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