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光明时评

    全民“旅游福利”多多益善

    作者:徐 娟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0日 02版)

        9月19日北京媒体报道,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旅游委将出台三项措施服务市民出游,包括免费发放10万张景区门票;建立首都旅游信息监测指挥平台,疏导人流车流;在八达岭景区增加2500个停车位等。在景区门票价格一片涨声面前,北京旅游部门的举措获得不少称赞。

        近年来,旅游景点门票涨价广受社会诟病。在我国130家5A级景区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超过百元,有的甚至高达280多元。今年是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三年一调整的第二个“解禁期”,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已陆续开始上调,涨幅从20%至60%不等,由此导致旅游总体价格上涨。以福州为例,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游同比上涨10%至20%,门票涨价是主要因素。“看不起的风景”已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道硬伤。

        对于景区门票涨价,我们不能排除通胀背景下经营管理成本上涨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地方政府无法抑制的盈利冲动,以及现有体制下科学公平管理的缺失。

        从根本上说,旅游景点属于公共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属全民共有。允许景点收门票,是为了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转,景点的真正价值是成为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场所,而不是一些集团和部分人的牟利工具。从表面上看,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上涨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垄断行为,实质上侵吞的是全民的“旅游福利”。

        让公众享有更多的“旅游福利”,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杭州西湖自2003年免费开放以来,“舍”去一张门票钱,“得”来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杭州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63.84亿元,比免费开放前的2002年增长317.5%;旅游总收入1191亿元,增长305.1%。旅游收入的增幅,明显高于同期杭州市GDP的增速。

        尽管有的地方照搬西湖“免票模式”可能水土不服,但杭州推动景区免费开放的顶层制度设计、后续管理理念,却可资借鉴。北京作为旅游热点地区,在“十一”黄金周能割舍“真金白银”,免费发放10万张景区门票,正说明了在处理各方利益平衡上,很多时候并不存在技术难题,而是需要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突破。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将于今年“十一”黄金周开始实施,此举可以减轻旅游者的经济支出,可以视为对全民“旅游福利”的一种支持。那么,其他地方能不能也在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推出公益性的免票或者低票价的景点门票呢?我们期待,这样的全民“旅游福利”更多一些,让老百姓首先“玩得起”,进而“玩得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