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为这样的民营名家喝彩

    本报评论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9日   05 版)

        王红丽等七位戏剧名家放弃铁饭碗、挑班闯市场的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他们热爱戏剧,勇于创新开拓,长年坚持扎根民间、服务农民,用优秀的剧目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创出了品牌,赢得了观众和演出市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戏剧工作者“还戏于民”的光荣职责,同时也为文艺院团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榜样,值得人们为之鼓掌和喝彩。

        民营剧团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剧团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走出了一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繁荣发展之路。他们与国有院团互为补充,成为繁荣我国舞台艺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艺术院团已超万家,为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戏曲原本源于民间,戏曲市场虽然在不断萎缩,但传统的阵地还有着相当开阔的空间。七位戏剧名家克服重重困难、开拓基层演出市场的实践也证明,民间是戏曲的大市场,深入民间天地宽,戏曲剧团应走出城市,到乡村集镇去寻觅知音,寻找市场。他们的经验,值得国有剧团学习和借鉴。

        “观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过去演员常说的一句话。但是现在,一些演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获得好的收益,而忽视了为观众服务、为观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七位名家创办民营剧团,不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创作了大量自己独有的精品剧目,闯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市场道路,而且艺术成就再攀高峰。这种坚持艺术追求、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充分肯定。他们的成功,也为更多的戏剧人树立了榜样,那就是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基层,不断创作和演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全国文艺院团正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条件优越的国营剧团应向民营剧团学习,坚持“三贴近”,积极到基层去寻找、开拓市场,真正做到“还戏于民”。同时,也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市场主导、民营院团自我发展、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发展格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