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话发展 说变化·迎接十八大“走转改”大型采访

    看得见 摸得着

    ——宁波市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9日   09 版)
    宁波市镇海区整合了“十里红妆”民俗资源,创作完成了数量最多(808件,818人参与)的婚俗打击乐。该节目2009年11月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李浙东摄
    9月14日上午,宁波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黄勉免(中)带领本报记者严红枫(右)和王国平参观“我与宁波博物馆”摄影大赛展览。 张金康摄

        采访手记

     

        在宁波的几天时间,时刻感觉自己被一种文化的气息紧紧地包裹着。尽管四处奔波略显疲惫,但身心却感受到充实与富足。

     

        宁波博物馆、宁波图书馆、宁波帮博物馆、宁海县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开幕式现场……在这些具体的“点”上,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自不待言;而在“面”上,不经意的一瞥,偶然的回眸,在街头路边与行人随性地聊天,“文化”的气息似乎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整体上化入一座城市的气质与品格,滋养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来自何方,姓甚名谁。

     

        在位于镇海区的宁波帮博物馆,讲解员吴颖华报出的一串串闪亮的名字提供了历史脉络上的答案;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的一席话提供了现实时空上的答案:“宁波是国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较早的城市。十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文化民生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涵,着力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下功夫。”

     

        翻开第9期的《天一文化》杂志,有篇文章讲述的是“打工妹”彭素虹如何在宁波蜕变成为作家的历程。“我相信我的整个人生将幸福花开,绽放一季乃至永远温暖的容颜”,她在用笔、用心感激一座城市对她的馈赠。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如今,宁波的书香气味、文化气脉经由一个个普通人的双手,在弥散,在升腾。

     

        场景一

     

        地点:镇海区庄市街道兴庄路社区  人物:董佩佩  关键词:幸福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9月15日下午,一走进镇海区庄市街道兴庄路社区,嘹亮的歌声传来。一群大妈分为两组,一组手拿高粱道具,一组头戴草帽,投入地排练着。一个小男孩穿梭在她们的中间,有时忍不住调皮捣乱,引来大妈们的嗔怪声和笑声。她们是社区荷风艺术团的成员,正在抓紧时间排练,准备参加区里即将举行的新民间广场舞蹈比赛。

     

        65岁的董佩佩是她们的“领头人”,时不时比划某个舞蹈动作:“这样子嘛,往这个方向,更舒展一些,对不对?”

     

        其实,在成员们看来,说她是“榜样”更贴切一些。退休在家,她曾经身体不适,“眼睛不好,耳朵不好,心里烦躁,走起路来发虚,我有宁波市所有医院的挂号卡。”2005年,区里组织广场舞蹈培训班,全程免费,她试着参加了。跳着跳着,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你看我现在像是有病的人么?哈哈!”她笑得前仰后合。

     

        这里是个农村社区,以往老百姓参与公共文化项目的热情不高。董佩佩前后像换了一个人,等于是个“活广告”,带动了一群人。就是这群没有专业基础的“老奶奶、老外婆”,干成了一件“大事”。2008年10月,她们20个人代表浙江,赴京参加了首届全国社区健身舞蹈汇演,她们表演的《荷花球舞》一举拿下金奖。董佩佩是首次坐飞机,首次上北京,还参观了万里长城,“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气势雄伟’!”

     

        这一下把事儿闹大了。以前,她们这个团体是没有名字的,镇海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唐斌源闻讯,借用她们获奖节目的名字,欣然命笔为“荷风艺术团”,寓意为“和谐之风”。更重要的是,“老爷们儿以前得闲就搓麻将,现在坐不住了,又不好意思参加我们这个艺术团,但是他们有别的选择,各取所需。”董佩佩说,社区相继成立了13支文化队伍,包括老年乒乓球队、腰鼓队、武术队、秧歌队、舞龙队……活动有经费,门槛无障碍,其乐融融。

     

        全国的大奖都拿了,董佩佩又有了新的梦想。“希望有个排练厅,有镜子的那种。让我们边跳边看看自己表情怎么样,动作规范不规范。”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排练厅预计12月就可以启用。

     

        “政府把事情都想到了,我们过好日子就行了。”董佩佩说,这几天的主要任务是把舞蹈排练好,争取拿个好名次,“各个社区之间竞争很激烈,你追我赶,不能掉以轻心。”

     

        场景二

     

        地点:宁波博物馆  人物:黄勉免  关键词:互动

     

        “王珞丹和姚晨就在这里碰面的嘛,一个往下走,一个往上走。”9月14日上午,几个年轻人在位于鄞州区的宁波博物馆,依照陈凯歌导演的《搜索》里的情景,“按图索骥”,寻找拍摄场地。宁波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黄勉免在一旁微笑着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在她的引领下,一走进展览大厅,就看见工人师傅们正在更换展览宣传海报。其中,“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特展”即将推出,“这个展览可以说是观众点的菜,下的单”。

     

        黄勉免说,为了建设真正的“百姓博物馆”,宁波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让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收集观众们的意见,在网上开辟留言渠道,在馆里多处摆放意见征集本,积极与观众保持良性互动。前几年,博物馆举行过一个恐龙展览,广受欢迎。后来一直有观众在问:“什么时候还有恐龙展啊?”有“呼”就有“应”。这次展览就要登场了。

     

        “我们寻求策展理念的两个转变,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由‘以我为主’向‘以观众为主’转变,不断提升展览和自身的公众吸引力。”长期担任讲解员的黄勉免业务熟练。

     

        她深深爱上了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她的女儿陈博媛也是受益者。博物馆每周举行“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事先报名免费参加,火爆得很。小博媛至今只获得过两次机会,一次是2010年2月跟白血病患者小丽学捏面人,“既培养了她的手工能力,又让她体验到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一次是同年8月,配合“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学习制作青花瓷。“她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自己制作的青花瓷上,通过烧制,成了工艺品,特别高兴,感到很新鲜。”

     

        黄勉免和同事的工作,也让不少“老宁波”感到新鲜。博物馆推出“宁博之约”流动博物馆,深入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福利院和偏远山区,通过图板、文物复制品、互动游戏等,送展上门。“一些年长者出门不方便,展览送到家门口,一看,都惊讶地说,咱们宁波这么有历史啊!这个时候,我和同事最有成就感了。”

     

        按照惯例,博物馆周一闭馆休整。但一位名叫赵云的参观者在留言本上写道:“不错。每天开放就好了。”对于这个要求,黄勉免又要想着如何回应了。

     

        场景三

     

        地点:宁海县潘天寿广场  

     

        人物:诸孟海  关键词: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小雨绵绵不断地下,66岁的诸孟海有些着急——喜庆的日子,人人都希望有个好天气。

     

        9月14日晚七点,第五届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开幕式在宁海县潘天寿广场举行。在有着38年农村流动电影放映资历的诸孟海看来,这是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最怕下雨了,电影没完,只好中断啦!”如今,在他眼里,下雨是职业生涯的“头号敌人”。

     

        以前,他的“敌人”还有不少。比如拷贝的运送和保护问题,“走村串户,靠肩挑,路上要请人帮忙,还怕胶片给烧了,格外小心。现在,与时俱进了,有数字机器,车也方便”。以前,还担心没活干,“其实很多农村的老百姓可能有20年没看过电影。”现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一个村民,一个月最少看一场电影,还免费,还送到家门口,多好的事。”

     

        不过,眼下的小雨让人烦心。穿着一次性雨衣,时不时抬头看看天,这位来自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的老放映员显得有些“不合群”。舞台上正在进行文艺表演,观众或打着伞,或披着雨衣,看得投入,节目有男声独唱、有歌伴舞,还有宁海平调折子戏《金莲斩蛟》。

     

        诸孟海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他受邀参加第二天举行的全国农村电影创作座谈会,有个发言。“我就谈一个意思,随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但是存在着放映影片品种不平衡的问题。”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路灯下,掏出一张A4打印纸,上边工整地写着他的意见。他说,现在放的影片多数是武打片、战争片、喜剧片,而广大农村多数劳动力都向城市转移,像东岙村1360户人家,4000多人口,真正在家的只有千把人,而且60%—70%是中老年人。这些人群喜欢看越剧戏曲片,但数字电影在农村放映的越剧戏曲片除了《红楼梦》《碧玉簪》《五女拜寿》《盘夫索夫》这些老牌经典影片外,新拍的几乎没有,“这样好像一桌很好的菜肴,缺了一碗素的菜,全都是晖(荤)的,并且这些农村吃客多数喜欢吃素,而没有这碗素菜,有点百花齐放、一花没放的味道。”所以,他建议多生产一些越剧戏曲片。

     

        说话间,雨停了。诸孟海笑逐颜开,一路疾走,奔向放映机。开幕式上要放映的电影叫《忠诚与背叛》,由他“掌舵”。

     

        (本报记者 王国平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