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即将在布鲁塞尔举行。而就在两周以前,欧盟委员会却不顾中方反对,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一时间,“光伏大战”、“太阳能战争”的字眼充斥报端。此次领导人会晤到底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个什么“说法”,人们都在看。事实上,“说法”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对话与合作。
领导人会晤是中国和欧盟之间最高级别的对话机制。自1998年首次领导人会晤至今已过去了14年,在历届会晤的引领下,中欧关系出现了许多可喜变化。欧盟连续八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额在十年间翻了两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双方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中欧合作已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和欧债危机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投资需求疲软,实体经济不振。而中国作为欧盟的贸易伙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欧出口同比下降了4.9%,不少外贸出口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这个看似复杂的形势其实是个单选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同舟共济。欧洲要想走出债务泥潭,加强对话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而欧洲经济如能实现复苏,则必定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利好。欧洲人应当看到,经贸领域的合作是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推手,也是中欧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个时候用贸易救济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及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是一种极不明智的短视行为。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联合体,双方没有地缘冲突,相互发展各有需要。这决定了中欧双方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合作伙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向自己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上,对于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和摩擦,只要双方在谈判桌上把问题摊开来谈,不怕谈不出结果来,只要双方坚持合作的主流,最终就一定会看到水滴石穿。
丘吉尔说过,“吵吵总比打好”。恐怕还要再加上一句,“合作总比对抗好”。目前中欧合作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双方应牢牢把握好互利共赢的合作核心,用开放的胸襟去讨论问题,用合作的精神去解决分歧。这不仅能使双方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也会向整个世界释放中国和欧盟坚持对话合作,共谋未来发展的积极政治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