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近日再次进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值此之际,举办了该剧主演、也是该团团长的王红丽的表演艺术研讨会。这是该所的“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首次研讨民营剧团表演艺术家。“以现实主义表演为特色的优秀豫剧表演艺术家”——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给予王红丽的高度评价。
与王红丽同样取得成功的,还有萧雅、胡嫦娥、周燕萍、王秦安、景雪变、朱女等名家。他们放弃铁饭碗,挑班闯市场,在基层舞台和群众赞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他们的努力和带动下,全国超万家民营剧团活跃在广大城乡,与国有院团互为补充,成为繁荣我国舞台艺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热爱戏剧 投身民间广阔舞台
爱戏剧,甚至爱戏如命,是七位名家的共同之处。为了自己酷爱的戏剧艺术,他们先后脱离国有院团的束缚,挑班下海,投身更为广阔的民间舞台。
拥有较高艺术天赋的王红丽,22岁便从国有院团下岗了。她曾卖过烤鸭,但红火的生意并不能填满心中的空虚,不能抛却戏剧舞台的诱惑,于是她于1993年挑班组建了河南省省级民营剧团小皇后豫剧团。19年过去了,每年演出400多场的小皇后豫剧团已成为全国民营剧团的一面旗帜。
以一曲《月亮走我也走》闻名全国的越剧演员萧雅,也抛却了国外安逸的生活,重返沪上,组建了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并以每年一出原创大戏驰骋越剧市场。
“在国有院团时,我目睹了一边是演员无戏可唱,另一边是群众无戏可看的怪现象,心里很难过。基于这种思考,我选择了辞职,自己创办剧团,实现艺术理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胡嫦娥,2004年自筹资金成立了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乌兰牧骑式的“轻骑兵”为山区群众演出。8年来,剧团3个班子每年在5个省演出1500多场,创新剧目荣获全国大奖17项、省级大奖27项。
周燕萍曾是江西上饶京剧团的主要演员,后来该团解散来到上海京剧院。2003年,她创办了燕萍文化工作室,2009年上海徐汇燕萍京剧团挂牌,至今该团仍是上海122个民营剧团中唯一的京剧团。粤剧演员朱女曾在广东粤剧院二院当演员,2005年,她毅然跳出国有粤剧团,加入民间团体罗家宝青年粤剧团。她认为,在民营剧团更有发挥的空间。
能吃苦,有韧性,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民营剧团不拿国家一分钱,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
最初没有演出合同,急得直哭的周燕萍,以聘名家排新戏来打开局面,《道观情缘》、《黄道婆传奇》和《涅槃之夜》三台新戏在沪、京、港巡演。而山西绛州鼓乐团在最困难的时候,连演员每天5元钱的伙食费都拿不出,不得不借高利贷,是团长王秦安带领大家一次次卖力演出,靠诚恳和口碑赢得了市场。手臂骨折、膝盖重伤、嗓子疲劳过度的景雪变,为了她创办的民营蒲剧团,硬是拖着病腿、揣着治嗓子的药坚持演出。执著与坚守,让他们渡过了重重难关,在民间大舞台上尽情驰骋,并开拓出了更为广阔的演出市场。
勇于创新 以好戏树品牌
民营剧团有好角,也有好戏。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越剧《状元未了情》、晋剧《龙兴晋阳》、蒲剧《山村母亲》、京剧《涅槃之夜》、鼓乐剧《杨门女将》等新创剧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剧情生动,形式新颖,表演出色,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达到了完美统一,大受观众欢迎,成为响当当的戏剧品牌。
小皇后豫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剧目奖、“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等殊荣,主演王红丽二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嫦娥公司的大型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主演胡嫦娥也是梅花奖得主。萧雅的《状元未了情》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唱腔上,第一次把气声的发声方法融入到了戏曲唱腔中,使之更具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从而深受观众和业内外人士的认可和喜爱,萧雅也凭此剧摘得“梅花”归。周燕萍的《涅槃之夜》讲述红岩先烈牺牲前夜的故事,其剧作结构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惯式,整个演出中有闪回、有倒叙,而舞美设计也使得空间上有了交错,并加入了影像视频、灯光音效,更加符合现代戏剧表演的特征,也更适合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景雪变在蒲剧《山村母亲》中,创出了被誉为“女跑城”的进城表演和从“挂画”发展而来的擦玻璃动作,丰富了戏曲现代戏的表演程式,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绛州鼓乐以其高亢与雄浑名震中外,但鼓乐剧,却是王秦安的一大发明创造。“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鼓乐剧《杨门女将》在“杨家将”的故事框架内展开,全剧别具新意,无台词、无道白、无唱腔,仅以“鼓乐”为叙事语言讲述了杨家将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创作奖。有专家指出,鼓乐剧《杨门女将》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剧种的问世,也标志着绛州鼓乐跨入了新的时代。
服务民众 开拓演出市场
演出是民营剧团共同的生存之道。他们扬长避短,将国营剧团不大涉足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发展空间,始终把服务重点放在基层,把服务对象锁定农民。
基层的演出条件很简陋,绝大多数是露天舞台,演员们经常是吃风咽沙,迎雪吞冰,非常艰苦。剧团要自己起伙做饭,自带行李,睡地铺、铺麦秸。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用这样的顺口溜形容自己:出门一身棉,回家一身单,过年不在家,在家不过年。19年来,剧团在豫、晋、冀、鲁、皖、苏、粤等省的广大农村和基层工矿巡回演出7000余场,观众多达3000万人次以上。
“只要是羊能上去的地方,人就能上去;只要人能上得去,剧团的戏就上得去。”山西清徐嫦娥公司旗下三个剧团足迹遍布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五省数十个县、近千个村落。深入到偏远的山庄窝铺,矿山坑口,每年3个演出团下乡演出1500余场。而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则在多年的演出中,形成了一个招牌式的答谢方式,那就是每一台大戏落幕后,作为团长和主演的萧雅都会亲自率领全体演员与观众互动,满足观众的点唱。有一次在宁波演出,大戏结束后和观众整整互动了近50分钟,观众无一人退场,大呼“过瘾”。
绛州鼓乐不仅走红国内市场,还漂洋过海演到了国外,北欧、北美、东南亚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铿锵的鼓声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这些戏剧名家在创办民营剧团后,艺术生命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艺术成就再攀高峰。有专家提出,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多为名角办团营造良好环境,名角办剧团是快速提升文化产业实力的有效途径。期待更多的名角挑班勇闯市场,为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