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好时,不乐观;经济困难时,不悲观;对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客观审慎的态度——这是记者多次采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的总体印象,也是刘树成研究中国经济的独特视角,更是刘树成搞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
当人们争论中国经济的冷热,对存在的困难担忧时,刘树成总是“跳出局限”,风物长宜放眼量,把中国经济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纬度来思考,他认为中国城镇化过程还没结束,中国经济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仍能保持较长时期的增长。
每次采访刘树成,他都会给记者一张经济波动图,呈现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这是第十个周期,前九个周期经济增长的上升通道都不长,只保持了一两年,而这次的周期保持了连续八年的上升轨迹,十分难得。宏观调控就是要熨平波动,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
刘树成把自己的研究定位于“两个服务”: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策研究相结合,为中国经济学服务,为中央决策服务。经济学家像“瞭望者”,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中央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建议。
对当前经济形势,刘树成认为,今年经济也面临下行困难,但和2008年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宏观调控力度也不必像4万亿元投资那样大,现在是“稳增长”,而非“保增长”,要把力量更多地放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