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齐齐哈尔9月17日电(记者朱伟光 特约记者张士英、覃华)从网上下载的电影,你会在24小时内删除吗?看到网络求助信息,你相信求助者的真实性吗?这些平常问题的答案背后,反映的是同一个现象:人们在虚拟网络空间的道德水平。近日,一份题目为《齐齐哈尔市市民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研究》的研究报告,引起了齐齐哈尔市各级领导和市民的广泛关注。该报告针对目前市民在网络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的诚信意识淡薄、网络行为失范、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意识淡漠、道德规范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意见。
《齐齐哈尔市市民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研究》是齐齐哈尔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该课题组成员根据职业性质把市民分成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对包括工人、学生、教师、公务员、军人、个体户、农民工、私企员工、金融职工等384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课题项目负责人、齐齐哈尔大学教授何强介绍,研究结果表明:54.1%的人在网上聊天时偶尔说谎,有10.2%的人在网上聊天时经常说谎。超过一半的人见到“24小时内删除下载电影”的要求置若罔闻,只有13.57%的人遵循了这项规定。人们在强烈呼唤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时,网络上表示愿意为求助者提供帮助的网友仅为10.61%,在去除工作繁忙、上网不方便等因素之后,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55.54%的人表示对求助要视情况而定。这份由齐齐哈尔大学专业人员开展的市民网络伦理道德的研究课题提出,网络缺失伦理道德的支撑就难以成长为一个健康有序的“虚拟社会”。
课题组专家认为,市民网络伦理道德出现的问题应予以重视,目前应从完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方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创新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内容、促进网络立法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等方面采取必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