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微博客时代树立官员正形象

    作者:高宏存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12版)

        当下网络,陕西安监局“表哥表弟”等事件,成为最受网民关注的领导干部舆情热点事件。实际上,无论是前段时间的“庐江不雅照”还是“各地戴表门”,不经意间无端被牵涉进去而无辜“中枪”的官员也不少。其实,领导干部成为舆情关注的中心,既与媒体环境和舆论生态变革有关,也与干部自身行为和素养结构性短缺因素关联。

        首先,舆论生态因网络新媒体出现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络普及率达到近40%,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生态的中心,更成为各种突发事件的“导火索”。特别是微博出现后,140个字的容量让信息发布简便快捷,易成为舆论引导和传播的热源地。政府官员受关注,本身就是传播信息源提供者的一个常态。今天,官员们是在一种舆论环境下的“透明房”里工作,受到的监督是全方位、全时态、全媒体。

        其次,领导干部出现了网络“本领恐慌”和新媒体素养能力结构性短缺。《人民论坛》在2010年5月做过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官员“恐网”、“惧网”的心理非常普遍,有78%的受调查者认为具有“网络恐惧症”,不熟悉,不了解,不会有效实现网络沟通。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网络知识,对网络尚处在迷茫和陌生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网络的认知度不够,不懂网络语言,不了解网络传播规律,不懂什么是博客、播客和微博等互联网知识;二是两个舆论话语体系的割裂。某些政府官员的话语体系和认知体系,与老百姓的话语体系、认知体系出现了巨大的矛盾和反差。

        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公众形象,提高与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微博客时代的公关能力,已经成为干部执政的能力新要求。官员必须具有形象危机意识,一旦出现舆论危机事件要及时进行相应公关处理。近年来,网络不仅加大了对官员的社会监督,网络反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网络的开放平台,以及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使得社会舆论监督更加普遍和有效,在促进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有关联,但我们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等齐划一,网络舆情也存在偏颇的一面。一是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很容易变成非理性宣泄的平台,诸如“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往往是很容易使无辜者受害。二是网络的“草根”特性天然地带着民粹化色彩,怀疑一切,对立情绪倾向明显。一些事情出来,往往不论是非黑白,先入为主,导致舆论发展迷失了方向。三是网络“逢官必炒”、“逢官必热”,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只要“涉官”、“涉富”,网友转帖跟帖热情陡增,理性被丢到脑后。一时间“网络审判”、“网络罢官”的热炒马上就赢得无数网民的跟随热炒。这些都是网络时代舆情本身特点给官员带来的“网络时代特色”环境的新压力,因此,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尽量缓解随时可能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

        “大众麦克风”时代,普通公众的权利意识苏醒。比如为“表哥”做“手表鉴定”引发“表哥”舆论危机的是一个网名叫“花总丢了金箍棒”的网民,他关注的1000多名官员中,有300多名官员戴了豪表,他对外只公布了90多位官员的豪表信息。其实,一旦个人私人生活细节被关注受质疑,乃至发展成为一个公共事件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引起重视展开公关,不仅事关官员个人形象,更关键的是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处理不当就可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特别是涉及官员形象的负面性批评性事件,若是政府不仅没有危机公关的意识和能力,受损害的就不是个人的声誉地位,而是整个政府管理机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形象不仅是执政能力的体现,更是政府公信力的载体,官员形象也会在点滴中为执政地位稳固增加资本,夯实基础。因此,要结合微信传播时代的特点和复杂舆论环境,强化危机公关意识,发挥网络传播信息、舆论监督、传递温暖的正效应,学会化解网络舆论危机,虚拟与现实社会互动,更好地树立官员的正形象,更加体现清廉公正、严格高效的主流公务员形象,把公务员整体的风貌追求和个体形象统一起来显得尤为迫切。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