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焦点三人谈

    稳增长:“三驾马车”如何协调并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09版)
    图为北京首发集团援建的新疆克拉苏河特大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土建部分已完成。冯 蕾摄
    上半年我国重要经济指数

    CFP

     

        

        本期嘉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龚 敏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冯  蕾  邱  玥

     

        近期,世界经济前景仍然扑朔迷离。欧盟经济不确定性提高,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如果世界经济局势进一步恶化,是否将引发中国经济进一步大幅度下滑?部分地方政府关于再度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的呼声不绝于耳,相比2008年大规模刺激政策,此轮宏观调控又该剑指何方?

     

        缓中趋稳:

     

        能否赢得转型

     

        【数字背景】 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季度间增速回落幅度有所收窄。近两个月一些领域出现积极变化,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比上月增长0.66%;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4%,增幅比前5个月有所加快,民间投资所占比重提高到6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7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

     

        记者: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主要表现为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在持续下滑。应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龚敏: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的态势正在确立。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我国累计GDP增长率进入了下滑的通道。今年GDP增速下滑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欧元区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我们进出口还有制造业企业投资减缓,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行业投资下降。

     

        张燕生:上半年各项宏观指标表面上看不如过去辉煌——GDP下行破“8”,劳动力供给已经到顶,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破“8”实际上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型期,旧的方式已经很难支撑下一步的发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利用这种减速,如果加大调整,可能反而会赢得长期增长的动力。

     

        张立群:总体上,过去出口的持续高增长支撑的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供不应求的外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由消费结构升级引导的国内汽车和住房市场,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基于产能扩张的投资高增长现在也开始走下台阶。“三驾马车”增速由于阶段性的重大原因出现改变之后,对中国潜在增长率是有影响的,同时也引导中国经济深化转型。

     

        稳投资: 如何严格投向

     

        【数字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已有13个省市发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稳增长措施。其中,广东、天津、山西、重庆、福建、贵州的投资计划均超万亿。专家指出,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足以支付这些庞大的投资计划,如何成功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成为关键。

     

        记者:不可否认,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又难以持续。如何看待当前投资拉动成效?如何避免过度依赖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张立群:我们注意到,1-7月份总体投资增速保持在20.4%,制造业投资占比为36%、37%左右,企业的转型升级导致的制造业投资增长,多项政策也在支撑制造业的投资。目前在持续控制投机性的买房需求,改善性的买房需求在存量集中释放快速增长之后,房地产市场需求正在从一个存量累积支持的过快增长转到相对平稳的增长。包括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效果正在显现,经济出现了比较清晰的筑底企稳迹象。

     

        龚敏:稳投资关键是要提升投资结构和投资的效率,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投资状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扩张,把握好投向,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下,控制环境污染、优化消费能力型投资。

     

        张燕生:稳定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关键是要把握好投向。一是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支持,落实好在建项目建设条件。鼓励社会资源向实体经济集中,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地方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银行要积极支持水利、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三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稳步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创造条件。

     

        扩消费:

     

        信心源自哪里

     

        【数字背景】 2000—2010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依次为9.7%、10.1%、11.8%、9.1%、13.3%、12.9%、13.7%、16.8%、21.6%、15.5%、18.3%和17.1%,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11.6%,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1226亿元之多。国内消费增长率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增幅,这样的增速领先于世界所有大国。

     

        记者:我们注意到,城市住房价格总体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个数,从去年9月份以来逐月增加,6月份已达57个。应该说,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扩内需具有广阔空间。

     

        张燕生:扩大内需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机会公平的市场经济制度。要想实现包容性发展、全民共享,就必须完善要素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及市场化准入改革,这样才能使扩大内需有基本的机会公平的秩序保障。

     

        张立群:扩大消费首先要让老百姓敢消费,这需要: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尽快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三是要改善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要通过城市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以发展市场。

     

        龚敏: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关系十分明显。今年上半年,内需的增长开始由弱转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10%,这一收入稳定增长支持了城乡消费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GDP的作用。

     

        稳外需: 怎样危中寻机

     

        【数字背景】 9月3日,潍柴动力与德国凯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潍柴动力将投资7.38亿欧元,其中4.67亿欧元将通过增资形式收购凯傲25%的股份。这也是迄今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例,合作将彻底改变我国高端液压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记者:8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仅为47.8,创下近9个月新低。除了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当前外贸出口增长的瓶颈在哪儿?如何提升外贸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龚敏:最近几年,要素成本在很快地发生变化,包括劳动者的工资、土地水资源的价格、矿产资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和污染收费的水平都在提高。原来低成本的支撑下,企业不注重技术竞争力的培育,通过打价格战发展尚且相对容易。随着成本上升,降价空间有限,企业必须提高技术竞争力,提高研发能力和品牌竞争能力。同时,这些成本因素的变化,也使企业的扩张能力有所下降,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

     

        张燕生:今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目首次超过日本,但绝大多数企业大而不强,分布在传统产业。只有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才能对我国企业下一步发展起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走出去”,进入美、日、欧有研发创新资源的地方投资建立研发设计中心,通过国际合作来增强我们研发创新能力。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张立群:要从政策上继续采取措施扩大出口,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稳定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鼓励外贸企业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此外,还要积极扩大进口,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