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击剑队组建10年来,先后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8次冠军、7次亚军、16次季军,是扬威海内外的“军中剑客”。
十年磨一剑
2011年7月2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
世界军人运动会女子佩剑团体比赛中,中国队与北京奥运会冠军乌克兰队的比分定格在44∶44。
现场空气仿佛凝固了。紧张的气氛,让有的人干脆用手捂住双眼。南京军区击剑队选派的“90后”剑手沈晨,站在赛道上,一个箭步,刺!单灯!
全场沸腾了,中国队队员相拥在一起。
“十年磨一剑!”见证南京军区击剑队成长的人都知道,这个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
2002年,军区射击队改编成击剑队。白手起家,军人的职责让他们别无选择。没有击剑馆,他们就把射击靶道拆掉,铺上木地板代替剑道;没有训练器材,他们在采购的同时自己动手做;经费不足,他们宁愿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也要保障训练。
击剑是一个体能、技巧与经验并重的项目,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击剑运动员格外艰难。
花剑主教练林亮,曾代表中国队夺得亚运会男子花剑冠军。他全身心扑在训练上,年过四十的他,坚持每天身穿击剑服持剑上阵,甘当“剑靶子”,忍受数百次被击中的痛苦,带出一批又一批心理素质好、有大局观、技术过硬的运动员。
与高手过招
从2005年代表解放军队参加全国运动会夺得第一块铜牌起,南京军区击剑队犹如一匹黑马,在剑坛猛打猛冲,捧回一枚枚奖牌。
在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重剑团体比赛中,运动员庹通与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东道主巴西队和老对手波兰队进入决赛,并以45︰30的比分战胜欧洲劲旅瑞士队,摘得金牌。这是我军在此次运动会上取得的唯一击剑金牌。
练成这样一把剑,用“千锤百炼”形容毫不为过。
挽起袖子,每名运动员的手臂上都布满青紫色的疤痕,他们戏称是剑尖在激烈对抗中留下的“勋章”。
他们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击剑专项训练,一堂课光弓步就做好几百个。几年下来,像蛙跳、跨、蹬这样简单的动作,累计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
队里到了开饭时间,总会有人不在,教练员知道这些“拼命三郎”、“拼命三娘”都在给自己加小灶。两天不摸剑,绝对心痒痒。深知这一点的教练们,在队员犯错时,最大的惩罚不是加大运动量,不是写检查,而是不让参加训练。
与强手过招,与高手论剑,是他们每周都要做的事。他们走出去、请进来,与江苏、安徽、上海等强队反复切磋。
付出就有回报。在去年徐州冠军赛上,军区击剑队接连挑落上海、广东、辽宁等强队,杀入决赛。
都有一个梦想
在这群运动员心底,都有一个梦想——“冠军梦”。马戴军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马戴军18岁就夺得全国锦标赛季军,是国内剑坛一颗新星。没想到,他却在一次训练中小腿骨折,专家断定他的运动生涯就此终结。但马戴军没有放弃自己的“冠军梦”,伤成这样,别人要养两年才能正常走路,他硬是加大康复训练,不到一年就回到击剑训练场。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是我军面对强大敌人时创造的战争奇迹,这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今天仍引领军区击剑队创造奇迹。
队里流传的“打单灯”故事。那是刚组建不久的一场比赛,初出茅庐的击剑队不为人看好,在判罚中吃尽苦头,只要是“双灯”就基本是对手得分。队员们承受巨大压力,打得格外顽强。“双灯”不公平,他们就打“单灯”,一灯一灯打,一分一分夺,硬是在别人的主场,打出43个单灯,以45∶43夺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