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铁路平均时速不到100公里。而今天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铁已有21条,总里程6894公里,居世界第一。6年来,中国高铁时速从200公里直至380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技术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年来,中国高铁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也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深刻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
高铁: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随后几年,武汉—广州、郑州—西安、上海—南京、上海—杭州、石家庄—太原、济南—青岛、海南东环……一系列高铁相继建成投入运营。2011年,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广深港高铁广深段也开通运营,形成了快速、便捷、大运力的铁路客运通道——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高铁不仅缓解了多年来紧张的铁路运能,而且为发展货运重载、创新运输服务和产品、提升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目前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有245个,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直线距离1500公里左右,全社会客流量处于大幅度增加态势,大中城市之间的客流增长势如井喷。高铁开通以来客运量持续增长,周末、节假日经常满图运行。
目前,全路日均开行动车组列车1579列,发送旅客133万人,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全路旅客发送总量的25.7%以上。
高铁:改变了经济地理
京沪、武广、沪宁沪杭、京津城际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经济圈之间以及经济圈内部的高速循环系统,缩短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距离。高铁沿线出现了不少新城区和新工业区,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高铁同时创造了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了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
京沪高铁沿线24个车站所在地中,有十几座城市都在规划建设新城。山东德州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杨云广说,德州以前招商引资,几乎没什么优势可言,引来的多是“小板凳”“小椅子”。高铁开通后,引来的全是“大飞机”“大航母”,美国微创、中国建材、红星美凯龙这样动辄投资数十亿元的大集团、大项目纷纷抢滩德州,德州有了高铁新区以及国家级高新产业园,“招商引资”变成“选商引资”。而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园,使德州7000个农户迈向标准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之路,也使中央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由纸上变为现实。
京津城际使北京、天津两座城市日益同城化;沪宁高铁促进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城市的融合;广州到珠海、长春到吉林、南昌到九江、上海到杭州高铁开通后,同城效应也比较明显……时间距离的缩短让人们的空间感觉更为接近,沿线每座城市的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资源都在更大的平台上共享。“宁镇扬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创新资源、公共服务三市共享!”在最近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的对话中,“同城化”方案描绘出三地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资源共享的美好图景。
高铁:稳增长扩内需的“火车头”
据测算,在全社会货物运量中铁路货运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6894公里的运营里程、近1.2万公里的在建规模、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规模……稳增长、扩内需,高铁是牵引力巨大的“火车头”,拉动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合宁、合武高铁开通后,合肥到上海、南京、武汉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强化了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向皖江城市带等中部地区加速转移。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其公交化、大运量的运输模式促进了珠三角、长株潭、长江中下游城市群资源的深度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小时经济圈”。
京津城际开通后,天津市接待游客的数量增加了35%,许多餐饮店和观光景点人员爆满。郑西高铁开通以来,沿线郑州、洛阳、三门峡、华山、渭南、西安等设高铁车站的城市旅游增长都在20%以上。京沪高铁沿线有包括长城、故宫、泰山、孔庙在内的9处世界遗产、1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高度聚集的地区。2011年6月,“京沪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在济南正式成立,将京沪高铁沿线省市间的“资源共享 互利共赢”推向一个高潮。
随着运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高铁节约的社会时间价值也大幅度增加。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铁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是最低的,特别是高速列车没有尾气排放,采用真空密闭式集便器,对沿线不会产生生活垃圾的污染,人均能耗仅为飞机的2.5%、汽车的20%,可谓“绿色交通”“低碳交通”。 本报记者 王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