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1日 星期二

    坚守在雪域孤岛

    ——记忠诚戍边的“墨脱戍边模范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1日 13版)
    “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巡逻途中跋山涉水。李森林摄

        这里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人称“雪域孤岛”的西藏墨脱。

     

        西藏军区某边防营官兵在这个每年被大雪封山8个月的封闭环境里,忠诚戍边,50年如一日,出色完成了巡逻执勤、战备训练等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墨脱戍边模范营”的荣誉称号。

     

        悲壮的死亡故事

     

        从林芝进墨脱,要走三四天,除了翻过多雄拉山,越过6条冰川、8道飞瀑、几十处悬崖峭壁,还要穿越毒蛇出没、蚂蟥肆虐的原始森林。这条路上,马死人亡的事年年发生。

     

        “都说走进墨脱苦,其实,墨脱官兵巡逻更苦!”林芝军分区司令员杨吉贵说:“‘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巡逻的地域多为原始森林,必须用砍刀开路。巡逻一次,最短需要3天,最长需要15天,一路风餐露宿,每人都得掉几斤肉。”

     

        墨脱没有路。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贯通后,也只能季节性通车,巡逻全靠两条腿。老营长文豪在墨脱工作11年,走掉趾甲盖31枚。

     

        一部泛黄的林芝军分区《墨脱军人档案》,记载着悲壮的死亡故事——

     

        焦大银,三连战士。1975年6月,焦大银在巡逻途中突遭3条毒蛇攻击,当场牺牲,年仅19岁;

     

        姚林,二连列兵。1987年9月18日,姚林在巡逻经过一条大河为战友探路时,被巨浪卷走,年仅18岁;

     

        饶平,一连班长。2004年7月7日,饶平在巡逻至一处陡峭山坡时,突发泥石流,饶平为救战友被泥石流吞没,年仅24岁……

     

        50年间,共有29名墨脱官兵牺牲,其中大部分倒在巡逻路上。

     

        更大的奉献热情

     

        长达8个月的大雪封山,给墨脱官兵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住铁皮木板房,吃罐头腌肉,长期看不上电视,大半年收不到家信、报刊,家属不能正常探亲,年过30岁还找不到对象,亲人去世时无法回家尽孝,家属生小孩无法回家照顾,就连患重病急病时,也只能靠“电波会诊”。

     

        恶劣的环境,却激发起官兵更大的奉献热情。

     

        2000年7月,军医亓三彭背着背包,拄着拐杖,走进墨脱。要药没药、要器械没器械的窘境,给亓三彭当头一棒。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钻研专业技术上,没有药就自己上山挖草药。2005年5月,驻地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他冒着被疫情传染的危险,逐村逐寨为群众诊治,使疫情得到控制。12年里,他徒步4000多公里,为群众治病3100余例,做手术50余起,荣获全军优秀技术人才奖、成都军区道德模范之星等荣誉。今年3月,林芝军分区党委考虑到他长期在墨脱工作,身患多种疾病,家人长年得不到照顾,准备将他调到林芝工作。他找到司令员杨吉贵、政委昂旺,情真意切地说:“墨脱需要我,我热爱墨脱,就让我留在那里,继续为墨脱的建设增砖添瓦吧!”

     

        2008年10月,刘永福作为林芝军分区冬季工作组成员,走进墨脱。在大雪封山的8个月里,他与官兵一起站岗、巡逻、执勤,究竟走了多少路,受了多少苦,他自己也说不清。2011年3月,军分区领导准备将他平职调整到“墨脱戍边模范营”担任教导员。尽管儿子正等着做疝气手术,刘永福仍乐呵呵地说:“在墨脱蹲了8个月点,我还真蹲出了感情。如果能够成为‘墨脱戍边模范营’的一个兵,这是我的荣耀,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从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再到营副教导员,韦海涛在墨脱一干就是11年,妻子离婚,父亲病危,他都没有回家。提到父母家人,他的眼睛湿润了:“自古忠孝难两全。我这辈子亏欠最多的,就是父母家人,但为了墨脱的平安稳定,我只能请他们原谅了!”

     

        把苦日子变成甜日子

     

        “墨脱难,难在路;路不通,一难百难!”教导员刘永福说。为了把被江河“分割”的墨脱紧紧联系在一起,1963年7月,官兵在雅鲁藏布江上打响架桥保通的战役。副营长李春带着75名身强力壮的战士,翻雪山,攀绝壁,钻密林,整整走了100天,才将建桥所需的12根长300米的钢绳运进墨脱,并用炮弹把钢绳送到对岸,建起墨脱的第一座钢索大桥——解放大桥。为了建好这座桥,每名官兵至少掉了20斤肉,个个伤痕累累。李春的身上就留下了23道伤疤。谁知,2000年6月,官兵历经千难万险修建的解放大桥被冲毁。同年9月,官兵们在距原址10多米的地方重建解放大桥。他们战严寒,斗酷暑,与当地群众并肩奋战一年多,才使这道天堑再次变通途。

     

        50年间,该营协助当地政府,建起大大小小桥梁200多座,把沟壑纵横、河流众多的“雪域孤岛”紧紧连接在一起,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有利于边防管控。

     

        “只要我们不懈奋斗,就能把墨脱的苦日子变成甜日子!”如今,“墨脱戍边模范营”彻底变了模样:各连建起新式营房,修建了澡堂和制式猪圈;营部建起卫生所、地球卫星站、安装了电话,并种植草坪3000多平方米,种植果树上千棵。同时,建起当地第一座电站,改变了这里靠松脂照明的历史。“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开垦荒地400多亩,使粮食、蔬菜自给率达到75%以上。

     

        50年里,他们靠着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在墨脱创造了“28个第一”,结束了墨脱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网络的历史;帮助门巴族、珞巴族群众告别刀耕火种,从原始部落一跃而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本报通讯员 刘道国 曹虎城 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