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四川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惠民富民的显著成效载入了四川史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一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2011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比前一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6元,比前一年增长20.5%,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坚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仅2011年,全省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达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195.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2%,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就业规模稳定增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全面完成“两基”任务,职业教育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在藏区启动实施富民安康工程和“三大民生工程”,规划建设牧民新村,基本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9+3”免费教育计划效果明显;藏区卫生事业全面加强,截至2011年底,牧民定居行动让藏区九成牧民实现定居,45万牧民群众告别居无定所的艰苦生活,10万顶新型帐篷也全部免费发放到牧民手中。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已到位资金20多亿元,培训藏区乡村医生1400名,藏区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70%以上,6000余名大骨节病人正在接受免费治疗。完成彝区“三房”改造,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工程”,截至2011年底,凉山已全面完成14.1万户“三房”改造和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改善了63.63万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到2012年5月底,去年投资20.4亿元的334个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全面完成,12.7万贫困群众入住新寨。规划实施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四大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省政务服务环境、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数字民生
四川民生改善实现整体性跨越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10版)
四川省近五年GDP走势(亿元) |
四川省引进国内外直接投资(亿元) |
四川成都双新社区郎力托老所,88岁的倪成玉(左)与工作人员互动。 新华社发(李华梁摄) |
四川凉山彝族群众搬入彝家新寨,过上新生活。 |
四川眉山3万多亩订单蔺草丰收,割草工将收割的蔺草装车。新华社发(姚永亮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