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传来消息,截至目前,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已征集投资新疆各地的内资项目806个,涉及总投资6062亿元。
投资新疆的热度不断升温。这只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向深入的一个缩影。在今年上半年经济答卷中,中西部经济增长的活力也已跃然纸上——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前10名中,9个省份均为中西部,且增速均高于12%,“东低西高”的局面仍在延续。
良性互动:东中西成为“一盘棋”
张阿华,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不久前,他在安徽芜湖投资办了一家电缆厂,经常穿梭在宁波和芜湖之间的他感觉到,在长三角乃至泛长三角地区,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络,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各地的流动,这种便捷与高效前所未有。
的确,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大改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互补互动大大加强,中西部地区赶超发展态势明显,区域发展呈现“一盘棋”的新局势。
这样的发展来之不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施的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乡社会发展差距逐步拉大。
这种背景下,推进东西部良性互动的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歇:200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2004年9月,中部崛起战略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提上日程;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十年来,一个个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政策稳步推进,在这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带动下,区域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东、中、西、东北统筹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盘棋”的区域经济格局——
在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在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率先崛起。
在西部地区,优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
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逐步走向统一市场的东北板块经济竞争优势明显提升,沈阳经济区建设、长吉图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
产业转移:弹好区域合作“协奏曲”
“河曲美在水、富在煤。水煤合成电,河曲就会变。”这是山西河曲县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山东鲁能集团带着雄厚资本和技术来到河曲,兴建了一座大型现代化电厂。水煤终于合成了电,河曲人尝到了甜头。河曲的资源优势与山东鲁能的资本技术优势的成功联姻,反映了产业转移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区域间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壁垒,导致了生产要素的不合理流动,制约了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
反思之后,才能稳步前行。
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一次次告诉我们,扭转发展不平衡局面,必须坚决破除各种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积极引导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更多地向中西部流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增强内在发展动力。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不少东部地区省份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着眼于优化发展,追求发展效益与质量,不再盲目追求GDP增长;我们也注意到,许多中西部地区不再一味追求引资数量,“招商引资”正在被“招商选资”所取代。
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纵览全国各地:东部地区调整结构,自主创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自信前行;中西部地区快马加鞭,弯道超越,内生动力大大增强——全国经济增长重心区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断拓展,区域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各地之间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遍地开花。
我们欣喜地看到,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2.0个百分点,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喜人格局正在形成。
普惠为民:公共服务走向均等化
我们的发展,到底是追求GDP的增速,还是追求百姓的幸福指数?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逐渐告诉我们,区域协调,根本上还在于让百姓得实惠。
十年间,国家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农村水、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2011年,全国县乡公路里程达160万公里,比2002年增加26万公里,东部和中部“村村通”公路目标已经实现。一项项重大的饮水工程,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年间,国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达4万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累计投入达8900亿元。
十年间,我国出台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框架日益健全。到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了13654万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人员达3.3亿人。
与此同时,城乡间协调发展的步伐调整也在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3%,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1%,高于城镇居民。
可以说,我们的发展理念逐渐从更多关注量的扩张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从更多关注增长速度向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转变。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十年间,科学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正勾勒出我国经济新版图,各地多极支撑、竞相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这必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本报记者 冯蕾 李慧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