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环球教育扫描

    马尔科的“科学家梦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08版)

        从教育理念上讲,不论是塞尔维亚政府还是普通公民,都比较注重学生的真才实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孩子自身实力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中学生马尔科由于在数学方面非常有天分,高中时考进贝尔格莱德数学中学,他立志要考取贝大数学或物理学专业。

        今年3月,塞尔维亚政府宣布了一项“教育战略”,计划到2020年,在塞尔维亚30岁至34岁的青年中有38.5%的人应取得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凭,约95%的中学毕业生应上大学,这意味着由中学到大学的入学率将比目前增加15%。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塞尔维亚现在的中学生升入大学的比率应该在80%左右,高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

        作为前南斯拉夫母体继承国,塞尔维亚基本沿袭了前南教育体制和体系,保持了一个城市一所国立大学。不同的是近些年来,各类私立大学、国际合作与联合大学、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大学等应运而生,形成国家和民间办校的双轨制,但教学大纲必须纳入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望子成龙”的理念是全世界共有的,塞尔维亚也不例外。我们在与许多中学生和家长聊天时,他们往往把贝尔格莱德大学作为最理想的升学目标,因为贝尔格莱德大学不仅是一所百年老校,而且是巴尔干地区乃至全欧洲人才辈出的地方。前南和当今塞尔维亚许多政治家、艺术家、企业家、经济学家,甚至欧洲其他国家不少知名人士都曾就读贝大。2011年,我国上海进行的一项全球高校排名中,贝尔格莱德大学被列为世界500强名校中的第401名。

        记者问马尔科,如果万一考不上贝大会怎么想?爸爸妈妈会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复读重新再考?他似乎没有想过这问题,略加思考然后回答说:“没关系,我会选择一所数学或物理为强项的其他学校就读,长大后能成为科学家就可以了。”

        马尔科的回答让我陷入沉思。在中国,如果不上名校,很可能一辈子与好一点的职业无缘,更谈不上实现“科学家梦想”。但是,在塞尔维亚,许多像马尔科一样的中学生可以这么想,也可能做得到,这是因为他们灵活的教育机制使然。

        记者问马尔科,要实现考取贝大数学或物理学专业这个目标,是不是必须非常紧张地学习?每天用多少时间学习?他说,除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下课后在学校写完作业外,回到家里就凭兴趣看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或书籍,但绝不会把自己关在家里再学习好几个小时,“那太恐怖了!”他的业余生活很丰富,有时候有节制地打打游戏,和朋友踢踢足球,假期和家人出游等等。

        在这里,高校的在校生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完学业,也可以边学边实践;可以参加统一的毕业考试,也可以在自己准备成熟后个别申请考试,只要修完学分、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大学文凭和学位证书。大学毕业后,大部分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但由于国家面临就业难的世界性难题,使很多人选择攻读硕士、博士,或者去接受继续教育、参加一种没有文凭的高等职业技术培训。这里的大学教育基本走出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模式,大力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创造力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为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而没有考进名校的学生提供施展个人能力的极好空间。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戚德刚 本报贝尔格莱德9月5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