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教师发展需“减负”和提升并举

    作者: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15版)

        过去对一名教师的要求包括教好书、管好学生两个主要方面,而现在却陆续增加了许多简单化、烦琐化、年度化的各类量化指标。教师要经常填写烦琐的管理评价表格,按照格式一遍一遍地简单重复“备课”、为了评级和职称要四处奔波发表文章等,不少对教师的奖惩规定都有政绩化、数量化、非专业化、行政化的倾向。许多制度的规定,仅从管理者、评估者的角度考虑,提升教师水平也仅是一味地做简单的加法,致使在教师的发展和评价过程中,不少的导向均与教师的实际工作、与教师的全面发展不相契合。比如说,现在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科研水平,并不看其实际的研究能力、素养和意识,也不看其具体的研究成果本身有否价值,而是奇怪地要求所谓成果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或要参与高行政级别的课题,结果使广大教师的精力分散到非教育教学和非专业发展的许多方面,给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发展带来了诸多无理的负担。

        现在,已经有美国等国家的学者注重研究中国学校普遍采用的“老带新”制度和教研室制度,认为这是教师合作与群体共同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合作互助达到减轻负担、提高水平的理想制度。而对于这两种制度在中国中小学的运用和完善,在现实中还是有较大的改革与拓展空间的。与前面提到的问题相近,我国在这两种制度的运用上,还是较多地偏重于备课、班级管理和教学法的探索,而在专业研究、团队合作、问题探索、减轻负担、团体评价等方面,还没有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优势和价值。

        众所周知,合作与团队的作用,会明显地在减轻负担、群策群力、交流启发、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等方面有所体现,也就是要有意识地先做减法,才能使教师们能从繁杂琐屑和无意义的负担中适当地解放出来,为其因校制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在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评价方面,若能既适合对教师个体的管理与评价,也能为群体发展提供类似于体育团体赛那样的集体评价,则教师减轻负担、提升能力的难题就会有解。否则,仅一味地给教师工作加码、加负担,其最终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花大气力研究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发展问题,并要通过改善管理和评价模式与导向,为广大教师的发展提供合理与适宜的目标和方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