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记者传真

    《艰难一日》与美国“突击队文化”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4日   08 版)

        将于4日出版的《艰难一日:杀死拉登行动亲历实录》让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马特·比索内特名声大噪。由于该书首次由“海王星之矛”行动参与者透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击毙本·拉登细节,引起美国军方与情报部门对“泄密”的强烈担忧。

     

        “泄密”争议推高市场需求

     

        去年夏天退役的比索内特以马克·欧文的笔名与新闻记者凯文·毛勒合著了《艰难一日》一书。由于该书事先未“送审”,有关该泄密的争议目前已持续十多天。

     

        8月22日,出版商美国企鹅出版集团达顿公司发布该书即将出版的消息,立即引起负责“海王星之矛”行动的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部门的强烈关注。根据出版商达顿公司的广告词,比索内特是“首先冲进拉登住所三楼并目击拉登毙命”的突击队员之一。但是,将“美军历史上最重要行动之一”曝光,打破了突击队员与军方事先签订的保密协议。同时,该书还可能造成奥巴马政府在“管密不严”问题上的进一步被动。在击毙拉登后,奥巴马政府对新闻界和影视界透露了不少内幕,被政治对手指责为“政治利用”。

     

        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美国特种部队成员通常要与当局签署保密协议,特别是不能泄露美国特种部队的行动方式。按规定,前特种部队成员在出版有关军事行动的书之前应提交国防部审阅。两年前,一位曾在美国国防情报局工作的官员也曾出版了一本敏感书籍,涉及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事先也未“送审”。五角大楼最后曾尝试购买并销毁所有一万册头版书。

     

        对于《艰难一日》一书,五角大楼、中情局、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等部门均表示,未在该书曝光前评估其内容,他们只是在新闻报道后才得知出书一事。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随后对书稿内容开展了保密审查。30日,国防部发出律师函称,比索内特在服役、退役时均与军方签署保密协议,国防部在审阅了其著作内容后认定,他的出书行为违反了保密协议,若进一步散播著作内容则属违约并会加重泄密性质,国防部正考虑包括起诉在内的“一切合法手段”挽回损失。

     

        比索内特的律师则回信称,其当事人在同意出书前已进行了充分的法律咨询,并严格审视了自己的作品,以确保未泄露任何违反保密协定或可能置战友于危险的内容。

     

        目前,有关争议并未导致美国官方采取“禁书”行动,反而成了《艰难一日》最好的广告。该书出版商达顿出版公司原计划于“9·11”恐怖袭击11周年纪念日推出此书,但由于市场需求强烈,遂决定顶住政府压力提前一周出版。《艰难一日》第一版原定30万册,现已改为57.5万册。

     

        “海王星之矛”细节曝光

     

        美军特种部队去年5月2日突入巴基斯坦境内实施“海王星之矛”行动,将“9·11”恐怖袭击元凶拉登“就地正法”,令美国公众人心大快,堪称美军历史最重要的军事行动之一。更吸引公众眼球的是,《艰难一日》详细披露的行动细节与美国官方说法存在不少出入。

     

        关于击毙拉登的细节,美国官方的说法是,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拉登退回房间后,因担心他可能取武器而开枪将其击毙。该书则描写道,突击队员在看到拉登把头探出门外后就开了枪。随后,拉登身体缩回屋内,突击队员则冲进卧室,看见拉登已倒在血泊中,头部右侧有明显弹孔,两名女子在其身边哭泣。突击队员拉开女子,比索内特与其他队员一起对准拉登仍在抽搐的身体连开数枪,直到他静止不动。突击队员发现门后藏有两件武器,但拉登没有使用。

     

        再如对拉登尸体的处置,但美国政府声称,在海葬前拉登的尸体受到有尊严的对待。《艰难一日》则提到,在突击队的直升机内,拉登的尸体放在比索内特脚边,一名队员坐在尸体胸口上。比索内特解释说,由于直升机内空间狭小,士兵们坐在敌人尸体上是普遍做法。

     

        针对“海王星之矛”行动的初衷,美国社会各界已有多种猜测。比索内特在书中关于细节的描述很可能再次引发人们的怀疑:这次越境军事行动的初衷到底是抓捕拉登还是直接杀死他?

     

        《艰难一日》后又现《艰难特种兵》

     

        比索内特至今未曾公开露面,但根据出版商的描述,他在“海王星之矛”行动中负责领导一支突击小分队,还参加过2009年印度洋海上营救行动。出版商称,比索内特出书,是为了帮助阵亡海豹突击队员的遗属,他将捐出大部分稿费。合著者毛勒说,他与比索内特为了《艰难一日》一书忙碌了几个月,他了解比索内特出书“仅是为了与人分享美国军人在全世界保卫国家利益的故事”,“其他任何猜测都是缺乏根据和不准确的”。毛勒还特别指出,比索内特“对美国军方、尤其是他的战友持有不可动摇的尊重,因此书中对突击队战友没有一个负面词汇”。

     

        有关比索内特的出书目的,《纽约时报》2日最新曝料称,比索内特之所以打破战友们都共同维护的“缄默规则”,是因为他曾在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遭到怠慢。在《艰难一日》的热议中,由另外一些特种部队老兵合著的电子书《艰难特种兵》也将抢滩登陆,于3日正式在亚马逊网站发售。这本电子书的作者称,比索内特去年曾向队友流露出离开海军做生意的愿望,因此被排挤出队伍。在受到如此待遇后,比索内特触犯众怒出书,“心理的负罪感少了”。这些老兵们认为,比索内特在军中14年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回报”,“悄无声息地被队伍抛弃”,径直从一个训练行动中被赶回弗吉尼亚老家。书中称,比索内特是“突击队员中的突击队员”,不会在《艰难一日》一书中透露有关海豹突击队战术和行动程序的重大信息。

     

        《艰难特种兵》电子书也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突击队员们曾在弗吉尼亚海滩的一个酒吧喧闹地庆祝行动胜利,结果受到上级斥责。

     

        “突击队文化”何去何从

     

        《艰难一日》、《艰难特种兵》的出版与争议,是美国“突击队文化”大热现象的缩影。在击毙拉登行动之后,美国的“突击队文化”盛极一时。今年发行的好莱坞大片《英勇行动》甚至请出了现役海豹突击队员来扮演他们自己。

     

        《艰难特种兵》的出版者sofrep.com本身就是一个由退役突击队员创办的网站,他们致力于推广美国特种部队文化。网站创建者、前海豹突击队狙击手布兰登·韦布与比索内特相识,并探讨过写书的事情。韦布也曾写过一本关于自身军旅生涯的书《红圈》,他也没有在出版前送审,但并未因此受到惩罚。他表示,这主要因为他是在行动结束多年后出书,有关的细节早已公开。

     

        根据《艰难特种兵》的描述,美军的“海豹突击队”与“三角洲部队”等其他美国特种兵的区别不小,尤其是在保守行动秘密方面。在美国陆军特种行动部队中,“没人希望听到有关他们的夸夸其谈”,但海军属下的“海豹突击队”则一直受到“自夸、自大文化”的诟病。

     

        韦布预计,“突击队文化”恐怕是不可持续的。《艰难一日》出版将导致美国特种部队的政策变化,更加严格地限制突击队员写书的权利。特种部队对好莱坞和新闻媒体开放的信息通道未来也可能因此关闭。(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本报华盛顿9月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