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
政府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建成各类水厂3100多座。
239万
新疆享受免收学杂费和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的学生达239万人。
923个
新疆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23个、社区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室1145个。
今年6月21日,新疆新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当人们惊慌地跑出房屋时,发现新建的抗震安居房虽有损坏,却屹立未倒。新源县那拉提牧场牧民哈斯白深有感慨地说:“幸亏有了抗震安居房,否则我们的损失更多,人员伤亡更多。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党中央对新疆的发展始终表现出巨大关怀和殷切希望,先后对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新疆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多次赴新疆考察调研,中央就新疆发展问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或下发重要文件,更加明确了新疆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及重要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领导同志在新疆留下一份份牵挂、一句句嘱托、一声声关切,中央的一次次部署、一份份文件、一项项措施,都是为了让新疆尽快发展起来,让新疆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全局。中央针对新疆工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如今,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密如蛛网的公路、往来奔驰的列车、连接四海的通讯,书写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满腔豪情,也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迈向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
民生工程 新疆最大的工程
“以前祖祖辈辈同牛羊一起喝着肮脏的涝坝(蓄水池)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谈起饮水的变化,疏勒县罕南力克乡协合力村农民吐尔逊·亚森深有感触。
饮水问题曾长期困扰新疆贫困地区农牧民。在喀什、和田等地区,许多群众过去只能喝土坑里的水。由于长时间储存,涝坝里漂浮物很多,人畜共饮,污染严重。为改善农牧民饮水状况,国家将新疆农村改水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建成各类水厂3100多座,铺设供水管道7万多公里,解决了约800万人和300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根据《新疆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新疆今后3年用于当地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的总投资将达32.42亿元,规划解决46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将人均投资标准由556元提高到700元。
行走在天山南北,抗震安居工程、“双语教育”、“内地高中班”、社会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民生话题也被人们反复提及。
新疆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不住上抗震房,老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在国家的支持下,新疆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帮助各族群众建起经济适用的抗震安居房,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320多亿元。
经过5年多时间新建、加固、改造,189万户、800多万人搬进了抗震新居。如今,在新疆各地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白石灰刷在墙上的大字:“住上抗震房,不忘共产党。”
“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这是在新疆一些地方流传的话。2003年以来,新疆将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免一补”。从2006年起,全区享受免收学杂费和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的学生达239万人,228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15.76万名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双语教育”在新疆各地普遍推行。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能接受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教育。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还被选送到新疆区内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就读,有的被送到内地省份中学就读。
截至2009年底,新疆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1282万人次。新疆还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将更多的困难人群纳入低保范围,129.8万人得以享受农村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天山南北每个乡村,平均参合率达到97.23%,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表示,新疆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南疆很多农牧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比如和田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200元。下一步,新疆将在落实惠民政策方面,特别是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狠下功夫。
民心所向 新疆最大的目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说,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是要优先解决与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关系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要让这些工程的建设真正凝聚人心、激励精神,让各族群众更加热爱祖国,共建美好家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会出台了一系列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这些民生工程规划基本涵盖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更为具体,指向更加明确。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要把各族群众热切盼望、迫切需要、具备条件的民生工程首先建设起来,力争早日惠及民众。
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新疆也更加注重各地均衡发展。自治区作出庄严承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据统计,新疆贫困人口还有227万,约占新疆农业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位于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占全新疆八成以上。这三地由于地处边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人均GDP仅为全自治区平均水平的31%,绝大多数县市财政不能自给,无力建设和发展,农民增收和居民就业极为困难。为此,自治区决定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扶持力度,促进当地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自治区明确指出,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政策措施、财政投入、项目支付都要向南疆三地州等困难地区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张春贤说,富民工程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解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大事、实事。富民工程不仅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发展能力,提高造血能力,真正实现富民这一根本目标,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全国兄弟省市新一轮援疆工作拉开序幕,自治区对各地州提出明确要求:紧紧围绕民生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把援疆建设的重点放到民生工程上来。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必将使新疆各族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必将推动新疆在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民意所归 新疆最大发展动力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自治区党委在新疆发展问题上的英明决策,为新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上下解放思想,变化改革,勇于担当,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新疆的思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新闻舆论宣传、思想道德建设、哲学社科研究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总结、凝炼和提升的“新疆精神”已经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借助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项目,新疆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23个、社区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室1145个、农家书屋8084个。特别是近年来在新疆各地实施的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等,加大了对各类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的支持力度,两年来近百个地县文艺团体年均演出场次都达到了80次以上。区地县三级图书馆、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举办展览、讲座的数量成倍增加,文化民生项目覆盖范围广、社会效果明显,让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文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最让人感动是今年初,自治区党委在实施三个促进周活动中,来自新疆基层的20位草根明星,感动了众人。“奋斗改变命运”主题报告会上,从深圳来新疆喀什带领残疾人创业的感人故事;靠一只手引领村民走上幸福、富裕道路的阿巴克·再努拉;复员回乡后耕耘沙海,用10年时间让百亩荒原变良田的买托乎提·吐尔逊等,这些先进典型来自于新疆各地的最基层,来自于普通群众之中,他们是践行新疆精神的优秀代表,是“奋斗改变命运”的典型榜样,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人生追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勤劳互助、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都是对新疆精神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诠释。他们的事迹告诉大家:“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张春贤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力培育、挖掘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最大程度地凝聚广大群众的精神力量,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不懈奋斗、不断迸发创造活力,推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本报记者 王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