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科研人员的能力在本地难有发挥机会,能够参与国家的高科技项目,如航天项目,就能发挥所长,对香港和内地都有好处。”香港理工大学与内地升空项目合作的主要负责人容启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日益发展的国家航空领域,香港科学界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而这只是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个缩影。
更多参与内地科研
从建立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这一两地科技合作统筹机制以来,香港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已经有了多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内地的科研工作。科技部积极鼓励香港专家学者入选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参与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的评审,这就意味着在国家科技项目中,香港科技人才将会越来越多。
截至今年2月初,来自香港大学、中文大学、城市大学、科技大学、浸会大学、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的56名专家全部按程序被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这些专家都有资格参与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评审、验收、信息交流等工作。据统计,目前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库中已有53名香港科学家,另外香港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2位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
建设更多创新基地
现在香港共有5所高校建有独立运行的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这加强了两地重点科研基地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今年是香港回归15周年,香港创新科技署启动了新一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申报工作,科技部将开展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的遴选新建工作。
去年,李克强副总理在访问香港时提出的“惠港36条”中,支持在香港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以适当方式在香港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2011年8月中旬,香港大学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以及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深圳分室相继成立;2011年10月,香港科技园作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伙伴)基地得到正式认可。此外,科技部与香港科技园进一步探讨认定现代服务业产业化(伙伴)基地事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科研合作逐步深入
近年来,广东与香港两地科技部门致力于通过多种合作形式,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两地的科技创新发展。广东香港两地政府签署《共同推进粤港产学研合作协议》,鼓励香港研究机构在广东建立研发中心。2007年,深圳和香港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2009年3月,深港两地政府通过一份《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内有24个合作项目,合作单位包括深港两地政府、大学、研发中心和专业团体等,粤港、深港区域合作逐步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这是内地与香港科技交流合作的原则,正是基于这一原则,两地的交流合作成果得以持续辉煌。加强两地的科技交流合作是“惠港36条”的一部分,施惠于香港,还惠于内地才是最好的结果。而广阔的香港科研前景,不断壮大的香港科研人才队伍和不断发展的内地孵化产业基地,正是诠释两地受惠于科技合作交流的完美注脚。
(本报记者 柳 霞 本报通讯员 许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