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粉丝”的引导

    蔡 骐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1日   11 版)

        近年来,大众文化的普及促使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向一种“全新的文化共生状态”迈进,而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也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犹如一道通关密语,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是粉丝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术的迅速扩张下演变为被动无意识的“群氓”。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粉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偶像崇拜几乎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它的出现也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粉丝是在媒介化社会中得以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粉丝更是如此。可以想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粉丝群体存在的广度和影响的深度还会进一步加大。然而,伴随着粉丝的扩张,我们也看到,诸如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也充斥于青少年粉丝行为中。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大众媒介及其偶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却经常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由此,青少年粉丝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情感、心理和消费的误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呢?偶像大多是由媒介建构出来的,粉丝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媒介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连,而同时,青少年群体更是伴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所陷入的误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媒介素养的匮乏而导致的,因此,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

        媒介化社会来临后,媒介素养被誉为是和“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相比肩的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据此,对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既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粉丝对媒介中偶像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来,实践多元化的媒介参与行为。具体而言,针对青少年粉丝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通过学校、家庭、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导力量。学校应该把媒介素养纳入基础的正规教育体系,根据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学生的不同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世界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一方面,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媒介的全面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对偶像的认知。根据媒介素养理念,媒介素养教育所贯穿的精神内涵之一就是“所有的媒介信息都是被建构的”,因此,学校媒介素养课程在教授学生获取、分析、评价、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作为媒介文本的偶像是如何被媒介建构出来并产生意义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抛开“神话”,重新审视偶像。另一方面,教师完全可以将与偶像文本相关的内容纳入到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中去。譬如,可以在分析信息这一授课环节加强对偶像文本的分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偶像的作品、访谈、广告等,在共同的讨论中帮助学生从媒介分析的角度理解偶像,对偶像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全方位地认识偶像。

        其次,家庭应主动教授孩子正确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而树立其健康、合理的偶像观。青少年粉丝之所以会因偶像崇拜而陷入情感冲动、消费狂热的误区,很大程度上缘于媒介对偶像的过分“神化”以及网络粉丝社区的集群心理。基于此,一方面,家长在面对拥有粉丝身份的孩子时,应在跳出“保护主义”倾向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全面认识孩子所崇拜的对象。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媒介中所呈现的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其讲解这些偶像人物是如何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上已发生的不良追星“惨剧”,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过度追星行为的负面影响;此外,父母应适当参与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制定合理的媒介使用时间表,同时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媒介参与,而非一味地沉浸在粉丝社区中追逐偶像,以此逐步培养并发展孩子的多元兴趣,防止偶像崇拜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最后,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粉丝的重要力量。对媒体而言,媒体在塑造偶像时应更加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树立一些勤奋、乐观、坚强、向上的榜样,消解偶像的神秘色彩;应通过宣传明星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来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媒体也不应忽视对科学家、学者、作家等杰出人物的报道,使这些人也能够成为青少年效仿的对象;同时,各种新兴的媒介应不断完善其媒体平台的参与机制,建立清晰的媒体使用准则,打造和谐的参与氛围,为偶像明星的祛魅、为青少年粉丝的媒介参与提供一个健康、适宜的平台。除媒体之外,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更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譬如,青少年保护组织等社会团体可以加强与各粉丝团体、粉丝公益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针对青少年粉丝开展多元化、有价值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让粉丝在媒介化社会中更为健康快乐地生活与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