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人均一亩一分地如何养活2030年的15亿中国人?超级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回答说——

    粮食安全:我们有能力、有自信!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1日   02 版)

        “泰国香米一斤多少钱?珠海本地‘香意浓’有机米一斤多少钱?粮食市场上国产大米与洋大米谁唱主角?广东何时能实现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到2030年,我国人均只有一亩一分耕地,到那时,如何养活我们15亿同胞?”8月29日上午,发展珠海特色农业高端论坛会间休息室里,面对新闻记者的长枪短炮和关切的目光,82岁高龄的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连珠炮似地将粮食安全问题一一抛给他的采访者,然后语气坚定地回答说:“我们有能力、有自信!”

     

        粮食问题上没有救世主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虽然占GDP比重不高,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像人的心脏一样,体积不大,却是整个生命的基础。一个国家,没有成功的农业,其他产业都无从谈起,甚至连基本的社会稳定都无法保障。在袁隆平看来,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国家的最大问题首推粮食,目前13亿多人口,按18亿亩农耕田来讲,现在人均耕地才1.4亩,少得可怜!可中国人一定要能养活自己,在粮食问题上没有救世主,绝不能仰仗他人!可是,我们有没有办法?办法在哪里?

     

        有人把粮食危机归咎于现行粮价过低,而袁隆平不这么认为。袁老对本报记者说,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太高了,百姓就惨了,社会就乱了,政府就垮了;而粮价低了,就会谷贱伤农。如何才能做到既保证一个稳定的、平价供应的粮食市场,又能鼓励农民多交粮呢?只能是提高国家粮食收购价和增加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湖南出台的惠农政策,仅对种粮农民的政府补贴每亩就达110元。

     

        见北京、广州和珠海的农业专家们也不约而同地围了过来,袁隆平优雅地点燃手中的香烟,慢条斯理地说,我要感谢珠海的农民朋友们,他们所进行的伟大试验证明,在全年无霜期的中国南方粮食高产区,“2分耕地养活一口人”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如果占全国耕地三分之二的低产区再实现三亩耕地产四亩地粮食的“种三产四”目标,那么,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科技进步,创造出自己养活自己的奇迹!

     

        未来中国的粮食战略

     

        “每个人只有2分田,怎么养活呢?”袁隆平扳着手指给本报记者算起粮食大账来。根据超级杂交稻的成长期,一年365天,如果两分耕地每天能产1公斤粮,达到了360公斤,就够养活一个人的了。

     

        “其实,院士的估计是留有余地的。”珠海市水稻技术推广站站长游奕来向本报记者通报说,2011年,珠海斗门区莲洲镇百亩超级杂交稻“Y2优302”品种试种基地的产量,与珠海市2.5万亩推广种植的产量比较接近,早稻平均亩产760公斤,晚稻620多公斤,冬季马铃薯折合原粮为亩产560公斤,合计原粮亩产1940公斤,平均2分地产粮是388公斤,足够一个人全年的粮食消费,完全验证了院士的结论。

     

        袁隆平拿起笔,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勾画出一幅未来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图,目光如炬,雄心勃勃。“装在我胸中的国家粮食战略是:在一年三造的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粮食高产区,实现2分地养活一个人不难;在一年两造的长江流域,实现3分地养活一个人不难;黄河流域实现4分地养活一个人不难;一年一造的东北地区实现5分地养活一个人也不难。由此均衡下来,全国只要实现4分耕地养活一个人的目标,就打破了西方关于‘未来中国人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预言。”

     

        提到“种三产四”工程,袁隆平说:“我们在湖南40多个县启动了‘种三亩超级杂交稻,产四亩地粮’项目,仅此一项,去年湖南省就增长了18亿公斤粮食,其中超级杂交稻增产11亿公斤!”袁隆平决心在2015年把全国粮食中低产区的“种三产四”工程推广到6000亩,预计产粮8000亿公斤,每亩地增产100公斤,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向粮食高产更高产攻关

     

        袁隆平院士信心满满地向本报记者透露说,在他最近给国家农业部的报告上,他将我国超级杂交稻“向高产、更高产攻关”分为三个阶段:1996—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种植亩产700公斤;2001—2005年达到800公斤;原计划2015年实现亩产900公斤,结果去年就实现了平均亩产922.6公斤。第四个阶段是向亩产1000公斤冲刺!

     

        亩产1000公斤超级杂交稻是个什么概念?袁隆平说,那是他少年时代“禾下乘凉”梦想变成现实的一幅浪漫图景。就像一些现代农业博览园所展示的那样,南瓜一个几百斤,甘蔗一根有两三层楼那么高,水稻秸秆长过高粱,穗子大过玉米,一颗水稻如同一把大扫帚,连片超级稻如同浓荫蔽日的丛林,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艺术化的中国现代农业,超越了任何梦想家的想象。

     

        “在目前世界水稻育种方面,我国确实遥遥领先了!”科学家袁隆平很快又从梦想回到了现实,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在技术上怎么实现呢?袁隆平说,最古老的水稻品种是“草多谷少”,收割指数只有0.3,1000多公斤秸秆,600多公斤是稻草,谷粒才300多公斤。60年代初,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培育出了矮秆水稻品种,把收割指数提高到了0.5。但是矮秆品种生物学产量不高,后来就进一步主攻半矮秆、矮秆和高秆抗倒品种的超级稻,收割指数依然保持0.5,再进一步提高它的生物学产量。袁隆平说:“半矮秆超级稻高1米左右,收割指数还是一半草一半谷子,就可以达到亩产600公斤,现在我们的超级杂交稻高1.3米左右,可以达到亩产800公斤。按照理论计算,秆高达到1.5米的时候,水稻亩产可达到1500公斤左右,如果超级稻的理想秆高达到1.8—2米,孩子们‘禾下乘凉’的景象不就实现了?”

     

        采访结束时,袁隆平院士贴近本报记者的耳边说,如今他是“80”后,等他到了“90”后时,美梦就会成真!

     

        (本报珠海8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