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这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

    ——记“全军十大共青团干部标兵”何进

    作者:王余根 高铭华 杨 晨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6版)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团委副书记、医院政治部副主任自1989年开始扶危济困行动,23年里用爱心点燃许许多多寒门学子的幸福人生。他说:“帮助别人,充实自己,这才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

     

        爱心之歌唱起来

     

        何进出生在苏北老区,入伍前家境贫寒,在亲戚家寄宿完成中学学业。那时,爱心的种子便悄然在他内心萌发: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帮助别人。

     

        1986年10月参军入伍后,何进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陆军学院。在校期间,他经常30元、50元地资助家乡的孩子上学。那时军校学员津贴少,何进琢磨到一条“挣钱”之道:经常给报纸、杂志投稿,稿费成了他资助学生的重要来源。何进得意地说,既帮助了别人,又锻炼了笔头,一举两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已在南京总医院工作的何进看到一篇关于安徽金寨失学儿童的报道,震惊了:金寨是革命老区,那片红土地为革命作出过巨大牺牲,得想方设法帮帮那里的孩子。他对同事说,咱们每人各“包”一个孩子吧。于是,几位同事各自“认领”了一位家庭贫困的学生。在他倡议下,医院与金寨县一中结成共建对子,在学校成立了“南京总医院班”。从此,资助老区学生成了何进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撑起一片“蓝天”

     

        随着军人工资待遇的提高,何进给贫困学生的资助从每人每年几百元提高到3000元。近年他资助贫困学生10多名,花去了他大半积蓄。事实上,他家中也不富裕,年迈的老母亲和身患残疾的弟弟都需要他照顾。

     

        “何叔叔,北京城真大,也很漂亮,我用您给我的数码相机记录下这里的一切……”读着汪涛同学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写来的信,何进欣慰地笑了。3年前走进大学校门的汪涛,是何进资助金寨山区的第8个学生。另一个贫困女学生卫美林,在他资助下考上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暑假期间,何进给两个孩子每人寄去300元路费邀请他们来南京游览。临走时,还送给汪涛一台数码相机。开学前,何进又给这两个孩子每人寄去1500元学费。汪涛父亲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听说孩子每年能得到解放军叔叔3000元资助,激动地说:“这些钱,我在工地得抡多少大锤才能挣来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对得起恩人!”

     

        对于何进的“痴迷”,妻子郭红艳全力支持。郭红艳也曾是一名军人,是江苏省表彰的模范军转干部,常常陪着丈夫一起去学校探望贫困学生,一起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让爱汇成一片“海”

     

        为让爱汇成一片海,在何进倡议下,全院党团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特殊团费,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医院普外科合同制护士小杨的父亲不幸遭遇车祸身故,小杨的家在农村,弟弟妹妹即将参加高考。何进得知后,立即打电话去慰问,自己率先捐出2000元,同时倡议普外科全体医务人员为她捐款,达2.5万元。

     

        在何进的带领下,医院团员青年 近年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他们开设家庭病床250张,连续多年风雨无阻送医上门。全院官兵在“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扶贫济困一日捐”、“爱心献功臣”等公益活动中,累计捐款60多万元,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爱心如一把火,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路,何进6次荣立三等功,20次受到嘉奖,2次被南京军区表彰为优秀团干部,2009年5月被总政治部表彰为第二届“全军十大共青团干部标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