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13)

    陈辽敏:“用心做一名好法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9日   01 版)
    陈辽敏(中)进行立案调解。陈辽敏供图

        “一名法官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才能真正体会到群众的疾苦;只有处处为群众着想,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同。”    ——陈辽敏 

     

        今年40岁的陈辽敏,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主要从事民商事案件的调解和速裁工作。从基层法庭到法院机关,从协助办案的书记员到独立办案的法官,陈辽敏在法律的道路上已走过了17个年头。

     

        个子不高,白净的圆脸,戴副眼镜,嘴角总是挂着笑,这位看起来亲切的“邻家大姐”很不简单:她是浙江省法院十佳优秀法官、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模范法官;2005年至2010年共办结民商事案件4734件,结案率95.4%,涉案标的额7.29亿元,调解撤诉率84.4%,所办案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发回、无一件超审限、无一当事人缠诉上访。

     

        立案庭在法院是个当“娘舅”的部门,接触的案件五花八门:邻里纠纷、夫妻纠纷、纠缠不清的债务官司……立案调解就是要将这些小矛盾化解在立案之前。有人把调解比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审判艺术。在陈辽敏看来,调解工作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调解了多少案件,而在于“要真正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将法律这一正义和善良的艺术渗透到当事人的心灵中”。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陈辽敏将统筹学方法运用到调解中来:一个上午同时调解几件案件,当这个案件的当事人在考虑调解方案的时候,她就到隔壁的调解室去调解另一个案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安排10多件案子。

     

        人们都习惯用“铁面”来形容法官,似乎法官天生就应该是无情的。陈辽敏说:“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肩负的绝不仅仅是断案的责任,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去抚慰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

     

        一位本地市民和外地来杭的送水工小郭发生了纠纷。在核对身份时,陈辽敏发现这天正好是小郭的生日,她笑着祝小郭生日快乐。这位刚才还怒气冲冲的小伙子红了眼圈,他激动地拉住陈辽敏的手说:“我们乡下人,从没过过生日,30多岁了,陈法官你是第一个给我送祝福的人啊!”

     

        在陈辽敏调解的案件中,一对积怨深厚的老邻居破涕为笑握手言和,一位当事人感动地把她亲切地称作“家里人”,陈辽敏更会在结案后帮助当事人解决一些生活困难,一位从业多年的老律师说:“她是我最佩服的法官。”

     

        去年,西湖区法院开通“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陈辽敏每天都要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尽可能对每个留言及时、详细解答。

     

        “一路走来,有艰辛的付出,也有快乐的收获,我无怨无悔,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用心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本报特约记者 鲍丰彩 本报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