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在北美洲及南美洲国家军队的重磅打击之下,国际贩毒集团的活动正在向中美洲转移,警力薄弱、密林遍布的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成为毒品走私北运的中转站,每年有大量毒品从哥伦比亚运往美国大市场。国际舆论认为,美国应该对中美洲国家毒品犯罪激增负责。
中美洲成为新的“毒品走廊”
国际贩毒集团近来青睐哥斯达黎加路线,哥国有约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里面广阔且人烟稀少的红树林沼泽及丛林便于藏身和运输。根据宪法,哥斯达黎加没有军队,全国缉毒警察仅有500人,无法对毒品走私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毒贩们不但在哥国家公园中藏匿并运送毒品,甚至在树林里种植大麻,而且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如今,墨西哥加大了毒品走私打击力度,中美洲就成了毒品从南美洲运往北美洲的桥梁。20年前,中美洲地区截获的可卡因数量远低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但到2008年,已达到后两者总和的3倍。
据统计,流入美国的毒品可卡因中,95%途经墨西哥及其水域,其中60%先由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转运。据美国官员透露,每年约有250—350吨可卡因取道危地马拉运往美国。此外,中美洲还逐渐成为制造加工毒品的生产地。今年3月,洪都拉斯警方发现一处可卡因制造工厂,查获逾100万片可用于制造冰毒的伪麻黄碱。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在中美洲国家,由跨国有组织犯罪和毒品走私造成的暴力行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中美洲国家的暴力犯罪居全球首位,每50名20岁的中美洲国家男性中就有一名在32岁前被杀害,这是低犯罪率国家的400倍;在中美洲北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死亡率甚至高于战争区域,致使社会不稳、经济增长缓慢。
美国是毒品消费的大市场
有市场需求才会有商品生产,中美洲毒品犯罪严重的根源,主要在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毒品大市场对毒品不断加大的需求和持续增强的购买力。
美国是世界上吸毒人口最多的国家,消费着全球60%以上的毒品。据美国国会及白宫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在美国每天有8000名青年加入吸毒者行列,吸食毒品的居民比例在2010年已达到8.9%,其中21.4%的中学生吸过大麻。在美国,即便是纯度很低的可卡因,1公斤批发价也不少于1.25万美元。
奥巴马承认“禁毒战争”失败
面对毒品泛滥,美国从1969年尼克松政府开始就大举禁毒,此后的各届政府也对此很重视,严加打击。为了切断毒品供应链,美国早期曾向生产毒品的南美国家派出精锐的特种部队,除了直接参与打击毒贩的行动外,还对当地的缉毒警察及军队进行专业培训。如今,随着毒贩活动中心的转移,美国开始加强与中美洲国家的缉毒合作。
然而,仅靠加大打击力度并不能彻底解决哥斯达黎加及其他中美洲国家猖獗的贩毒问题。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表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人们还对毒品有需求就会滋生犯罪,在一个地区的严格管制只能把毒品战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为了减少毒品需求,美国在国内采取了持续宣传及严厉管制的政策。经过40年的“严打”,涉毒犯罪却是有增无减,每年因涉毒犯罪入狱的人数从1980年的4万增至目前的50万,监狱人满为患,以致美国在押犯人总数居全球第一,入狱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米龙估算,美国各级政府每年用于禁毒执法的资金高达441亿美元,40年来“禁毒战争”的总成本估计不下1万亿美元,但效果不理想。奥巴马上台后,公开承认持续了40年之久的“禁毒战争”已经失败,计划将禁毒重点从“严打”转向戒毒治疗,把反毒工作重心放在控制毒品需求上,但美国许多执法人员对此表示怀疑。
毒品问题有其深刻的经济与文化原因,在供需两方面控制皆不力的情况下,毒品链上的相关国家将继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报记者 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