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胡总书记关于丰富“四个特色”的精辟论断,不仅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而且以新的视野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对于全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展开实践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愈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更加合理完善、更加管用有效的现实路径和政策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历史创造活动,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着的,始终由实践来开拓,由实践来推进,由实践来检验,由实践来完善,实践特色必然要成为其首要特色。事实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大力倡导和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精神,紧紧依靠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的崭新实践,奋力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情势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穷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性跨越,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生根发芽到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努力实践达成的,也都为其实践特色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注释和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集中体现于它形成了赖以实现前进目标的实践化形态。
按照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不是凝固的,而是需要不断加以丰富的。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展开实践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愈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更加合理完善、更加管用有效的现实路径和政策制度。抓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这项工程,是我们党无可回避的重大战略课题和任务。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的展开尚处于初始阶段,甚至还带有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必须通过丰富实践特色来开拓前进道路。比如,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某些方面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较为有限,一些本来应当做得更好的事情,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防止和消除权力腐败等,实施起来尚未如愿。正因为这样,只有注重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立足现有条件加强实践探索,力求在优化行动方略、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上有更大进展,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是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其间会不断遇到需要努力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也不应当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必须通过丰富实践特色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改革开放全面引向深入。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实践形式。这个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生命价值的依托和支撑。实践表明,改革是历史的“加油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它来注入发展动力;改革是历史的“变压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它来调节社会矛盾;改革是历史的“洗涤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它来清除消极因素。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历史转型、体制机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变革时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重大棘手问题,包括化解推动科学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都要靠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成就辉煌的最大妙诀之一,在于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矛盾隐忧的最大症结之一,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新形势下,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要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努力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协调一致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进行理论创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愈益获得新的升华,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系统、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引导力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始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指导,又不断孕育催生它所需要的科学理论,因而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把握好事业呼唤并催生新的科学理论这一大趋势,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结晶和理论表现形式,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既大大提升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水平,又引导鼓舞党和人民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也正是在呼唤理论又催生理论、依靠理论指导又带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发人深省的理论特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集中体现在它形成了赖以引领促进自身发展的理论化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在实践中铸就的,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进行理论创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愈益获得新的升华,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系统、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引导力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上下工夫见成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前艰巨的创新事业,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接续奋斗。持续发展着的创新事业,要靠持续发展着的创新理论来引领。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喜中有忧的发展态势,只有注重丰富其理论特色,不断总结新经验、探求新规律、作出新概括,努力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才能保证这一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飞跃。其次,这是面向世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影响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的中国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风险交织的成长背景,以惊人的魄力和速度和平崛起,特别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理应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新形势下,只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着力对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作出更为精彩的理论提升,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对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回答,形成在全球范围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创新成果及话语体系,才能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影响,从而为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再次,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客观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理论使命。在当代,只有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沃土,不断丰富其理论特色,努力深化方方面面的规律性认识,才能谱写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进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关键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有了这种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才会有丰富理论特色的“主心骨”。从现实情况看,着眼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大力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要特别注意把握住三点:一要防止和戒除“西化”教条主义。自从打开国门以后,一些人热衷于按照流行的西方学术思想和观点来分析研究问题,并以此为时尚。这种“西化”教条主义是荒谬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分析研究问题最正确、最管用的思想武器。因此,必须把它作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基本遵循。二要防止和戒除“僵化”教条主义。长期以来,一些人习惯于把本本凝固化和绝对化,甚至还拿本本抵制思想解放。这种“僵化”教条主义是荒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必须立足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坚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求进行理论创新。三要防止和戒除“儒化”教条主义。近年来,一些人公开打出了“儒化中国”的旗号,甚至企图用儒家学说来改造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儒化”教条主义是荒诞的。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轮回交替,近代中国百余年的积贫积弱,表明儒家学说不可能承担起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崇高使命。能够担当这个使命的,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莫属。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它为根本指针,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推出适合现实需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来。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彰显民族风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契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复兴需求,从而形成更能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气派的特有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从一开始就熔铸和展现着民族特色。具有独立自主优良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从最自觉、最彻底、最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其中包括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同中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追求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深深植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必然会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然会获取最丰厚最滋润的民族精神营养,也必然会形成与中华民族血脉不可分割的民族特色。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关注,实际上就蕴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民族特色的看重之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集中体现在它形成了赖以获得深厚伟力的民族化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彰显民族风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契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复兴需求,从而形成更能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气派的特有优势。坚持这样做,既大有必要,也大有可为。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提出了现实要求。今天,面对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有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而且有一个增进社会主义民族化的问题。只搞现代化,不抓民族化,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发展大格局中就无法形成自己特有的优势,所谓伟大复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只有大力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使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多地摄入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伟大复兴目标。另一方面,博大厚重的中国国情,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国家是拥有10多亿人口和东方神韵的伟大国家,我们党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政党,我们民族是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我们所掌握的可用于丰富民族特色的各种有益资源是不可限量的。只要我们切实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上下一番真功夫,努力把蕴藏在国情要素中的相关资源充分发掘好利用好,就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更多更大的特有优势。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其决定性的根本环节,在于深入搞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这个“结合”,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必要前提,也是它保持和增进民族特色的内在要求。在实现这个“结合”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应当与什么样的国情因素相结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现实国情都是复杂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积极进步因素,也有消极落后因素。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什么样的国情因素相结合,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把国情往哪里牵引的大问题。很明显,如果自觉不自觉地使之同消极落后因素相结合,那就无异于迎合、保护、鼓励消极落后因素,而冷落、压抑、贬斥积极进步因素,其结果只能延缓国情的整体优化和民族的全面进步。这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相背离的。任何时候,我们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都要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高度,从鼓励和弘扬积极进步因素、改造和清除消极落后因素着眼,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国情中积极进步因素更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国国情朝着更加文明进步方向转化的历史进程,也才能使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的现实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扬时代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深切地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从而形成更加充满时代气息的进取强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和事业,它本身就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顺应时代潮流创造出来的,因而必然具有时代特色。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把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对接相贯通:从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到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从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到确立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从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到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着眼于增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标志的综合国力,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这一切,无不回应着时代主题,紧跟着时代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无不呈现着鲜亮的时代特色,并由此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集中体现在它形成了赖以保持生机活力的时代化形态。
时代是变动不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丰富。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扬时代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深切地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从而形成更加充满时代气息的进取强音。从长远看,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落实到位,至少有这样三大益处:一是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按照唯物史观,社会制度先进性的一个根本之点,在于能够领时代潮流之先。在世界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是大力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使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获取新鲜血液,就越是有利于它始终处于挺立时代潮头的先进状态。二是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实现共同富裕、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优越性,既同其制度的根本性质相联系,也同其制度的成熟和完善程度相联系,同制度在一定阶段的时代内涵相联系。由此而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使其制度机制在吸纳时代文明、充实时代内涵中不断获得优化,无疑会对它的优越性产生极大的增进作用。三是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健性。一种制度和事业的强健性,是与时代赋予的生机活力相联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注重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努力使它在时代大潮中更多更好地接收营养、接受锤炼,它就必定能够进一步强健起来,就能愈加经得起任何风浪和风险考验。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把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吸纳好、借鉴好。人类社会在一定时代的有益文明成果,是这个时代全部精华的伟大结晶,它代表着这个时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水平,也标示着时代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的过程,就是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充分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的过程。在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问题上,我们党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非凡气度,一再主张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当“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今天,当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有理由更加充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有理由以前所未有的底气和大气,去广泛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坚持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着眼,努力走好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这盘大棋,就一定会大大有利于我们的事业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不断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