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在西方国家设立的第一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风景秀丽的塞纳河畔向人们敞开了大门。时至今日,我国已有9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相继建立并正式运营。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是我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项战略选择,是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不同国家日益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我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良好的文化交流,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灿烂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绚丽多姿的当代中国风貌,通过一个个中国文化中心的展示,深入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的心中。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沟通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大楼里,有一间普通的房间——“中国小屋”。从入门处的一幅中国地图开始,中国国旗、国歌、长城、故宫、中国人物、中国石窟石雕艺术、中国节日、中国医药、中国美食、中国乐器、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剪纸、中国民族、中国京剧等众多关于中国的图片、简要的文字、数字、模型和实物,沿着小屋的四面墙一一排开,不断吸引着来到这里的埃及普通民众。
带着埃及小学生参观的中国文化中心的阿拉伯雇员阿巴斯说,他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学到了“和而不同”这个中国文化理念,阿巴斯说他特别喜欢中国的格言和名句,譬如“天人合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他正在收集和学习,准备做一个《中国道理》讲座,将这些中国道理一一讲给埃及人听。
通过真挚坦诚、润物无声、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传递着中国政府重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的信息,展现中国和平、友好、开放、自信的姿态,传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增进了我国和驻在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前不久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定位为: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文化部外联局文化中心处处长刘红革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走出了过去我国在境外开展文化宣传时依赖外方邀请、缺乏自主阵地且多为短期交流、内容以文艺演出为主的被动局面,推动了我国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在国搭建推介平台,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资源,全面、协调、持续地在文化及相关领域为我国外交大局服务。
在德国,过去中国文化艺术团去德国访问演出,要等德方邀请才能成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建立几年来,积极整合国内中央和地方文化资源,邀请北京、上海、陕西、深圳、青岛等省市的艺术团到德国各地演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欢乐春节”最初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现在已进入柏林市政厅面对德国主流社会观众演出,还从柏林扩展到杜塞尔多夫、莱比锡等城市。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了多功能厅、展厅、教室、语音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每年到中心来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的埃及民众达1.28万人次;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每年举办的各类中国文化活动多达70余场,每次活动时,宽阔的中心院里总是很难找到停车的位置。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圆满实施了与福建省文化厅的部省对口年度合作计划,实施活动23项,并协助福建与毛里求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1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启动央地对口年度合作,天津、内蒙古、上海、福建、河南、陕西和青海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交流团组共计64个、600多人次,在国外举办了89场活动,出席活动的公众人数超过了6万人。中国文化中心在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04年开办第一家孔子学院至今,我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50多万人,这是我国教育系统第一次成建制、大规模走出去,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又一个窗口和平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拉近了中外院校的距离,也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条件。今天,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正在焦急地等待与中国合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在各国开展汉语教学的同时,还利用中外节庆、社区重大活动等机会,举办大量中医、武术、书法、茶艺、戏剧、舞蹈等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各类中华文化活动。在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美国,已在48个州设立了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近16万人,约有600名中国教师在美国工作。
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使世界民众开始更为普遍地感受到中华语言和文化的魅力,通过孔子学院,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有了更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是中国实施和平外交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说,当代中国文化是当代中国现实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健,足音将更强劲,风采更久远。
(本报记者 谌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