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32)

    一位乡村教师的守望

    ——记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教师胡永锋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7日   06 版)
    胡永锋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63年2月

    ●任教学科:语文、数学、体育、音乐、思想品德

    ●从教地点: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

    ●任教经历:1980年至1985年在绥德县义合镇胡家沟小学任代课老师 1986年至2012年在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任校长
    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社社办公室(请注明“最美乡村教师2012投稿”字样)

    投稿邮箱:zmxcjs@gmw.cn

    联系电话:010-67078888

        人生箴言

     

        把美德和善行传递给孩子们,让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

     

        同事评价

     

        胡永锋老师心中有大爱,她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严谨,是大家心目中的女强人。她家中不幸,却把泪水咽在肚子里,微笑留在脸上,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为学校作出很大贡献,她是我们师生的榜样。

     

        ——绥德县义合镇中心小学校长郝文海

     

        学生评价

     

        党家沟小学有这样关心我们学习、生活、成长的好老师,是我们的福。胡老师为人正直,教学认真,她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她不但是位好老师,还像好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我们。

     

        ——党家沟小学党雨佳同学

     

        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山村小学——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

     

        “汽车上,新气象,座位不够互相让,大人让小孩,叔叔让大娘……”近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里笑声欢畅,童心荡漾,一位“大阿姨”正在与一群懵懂的孩子们念着儿歌,做着游戏,其乐融融。

     

        这位“大阿姨”就是党家沟小学的“掌门人”——胡永锋。

     

        在像这样的只有一位老师的学校里,胡永锋默默坚守了30多年,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无怨无悔地扎根大山,教书育人。

     

        说起胡永锋,党家沟村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无不动情。

     

        为了留守儿童,她选择了留守

     

        1980年,年仅17岁的胡永锋,带着对乡村教育特殊的理解和情感,成了绥德县义合镇胡家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1985年,22岁的胡永锋与该镇党家沟村的青年张保林结为连理。她的婆婆,正是在该村开办家庭幼儿园、获得“省级模范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常明芳。

     

        婆婆的幼儿园每天义务接管70多个孩子,这不但减轻了村民们的监管和劳动负担,更为孩子们开辟了幸福乐园。

     

        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常明芳的举动立即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全县幼儿保育工作做出了表率。

     

        刚过门的儿媳妇胡永锋,成了婆婆的有力“帮手”。久而久之,常明芳发现这个儿媳妇不仅做事干净利索肯吃苦,而且非常有爱心和耐心,这足以让她感觉欣慰。婆婆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儿媳妇,让她成为常家教育事业的第二代接班人。”

     

        1991年,党家沟幼儿园成功迁入村小学,实现了一体化管理。经过多年的磨砺和打拼,此时的胡永锋羽翼渐丰,她不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能手,而且还通过努力,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2006年,因农村适龄儿童减少,需要撤点并校,党家沟小学成了教学点。为了再次减轻村民的负担,防止留守儿童失学,胡永锋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留下。

     

        随着师资力量的缩减,胡永锋只能“一人一校”,开始了她的“独角戏”生涯。她一个人承担了幼儿保育和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这一教,又是7年。

     

        为活着的人活着,无论如何要尽这份责任

     

        说起学生,胡永锋有着无限的兴奋与激动。但谈到家庭时,胡老师却充满了伤感与无奈。

     

        与丈夫结婚后,胡永锋夫妻俩恩恩爱爱,生活幸福而美满。然而,2002年,她的丈夫突然因车祸撒手人寰。

     

        噩耗传来,她顿觉天旋地转。她无法相信,她的幸福生活竟是如此的短暂。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才8岁,而且还有双方的四位老人需要照顾。

     

        胡永锋强忍着泪水,硬是靠着一种信念、韧劲和毅力,逐渐挺了过来:“我要为活着的人活着,孩子需要关爱和呵护,老人需要关心和照顾,无论如何都要尽这份责任!”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办完丈夫丧事的第二天,在婆婆和家人的鼓劲和安慰下,胡永锋抹干了眼泪,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学校。

     

        “我无法割舍下孩子们,他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种希望和寄托。”胡永锋说。

     

        丈夫去世的一个月后,公公也因深受刺激,悲伤过度,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多舛的命运面前,胡永锋没有言败。一方面,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托起了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她还为学校里的事情操劳着。

     

        在公公瘫痪在床的5年时间里,胡永锋从未间断过对公公的照顾。常明芳说起儿媳妇胡永锋,眼里顿时充满泪水:“在老伴生病到去世期间,她像女儿一样,又是给公公喂饭,又是给公公洗衣、洗脸、洗脚、理发,样样都做。一次,老头子大便失禁,她不嫌脏,不嫌累,把公公从里到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胡永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孝顺,她尽守孝道的美德也让当地不少人动容。2010年,绥德县老龄委授予她孝亲敬老的“好女儿”“好媳妇”称号。

     

        为责任而担当,奉献就是幸福

     

        在孩子眼里,胡永锋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妈妈。

     

        一人一校,从早上到下午,胡永锋一直在学校。午饭吃的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稀饭、咸菜,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她希望腾出更多时间为孩子批改作业和备课。

     

        学校只有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教学采取复式教学法,胡永锋每节课都要给同教室的各年级孩子轮流授课,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这里上完二年级,再转到镇中心小学。

     

        复式班的上课方式难度较大,胡永锋潜心研究探索,克服教学困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语文、数学课上,她从实践入手,常常把孩子们带到田野、山间、小河边等,用最真实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了每天必上的两门主课外,胡永锋还会给孩子们上美术、音乐、礼仪和思想品德课,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受更全面的知识。

     

        胡永锋是个闲不住的人。2005年她通过函授上了电大,积极进取,广泛吸纳知识。如今,已近50岁的她,仍不断参加各种教育培训。

     

        胡永锋在幼儿保育工作中倾注了全部精力。学校有11个幼儿,胡永锋说:“幼儿园的孩子离开父母,很孤寂,要让孩子们在心灵的深处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的氛围。”于是,胡永锋成为了“八大员”:生活照料保育员、爱心细致教养员、精神文明宣传员、讲究卫生清洁员、体育锻炼教练员、智力开发科学员、热饭煮蛋炊事员和唱歌跳舞表演员。

     

        “守望校园、守望孩子、守望未来。”——在空旷的校园里,胡永锋默默地坚守了30多年。

     

        她从未想要离开。“这里的孩子,父母多半在外打工,走时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这些孩子需要我,乡亲们也希望我留下来,我不能走!”胡永锋说。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霍小微 王瑞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